一天六次巡查、每次检查数十个阀门仪表……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作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工程机电项目施工方,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9名项目员工从“建设者”变身“守护人”,用最高等级服务标准确保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供电消防安全。
在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负责日常供电的变电站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工程的地下车库B1—B4层。作为本市惟一一座安装于地下的110千伏变电站,其各项施工等级及保障内容都有着更严苛要求。为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为此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抽调项目骨干人员和技术尖兵,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由6名管理人员和3名施工人员组成的9人保障团队,负责对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管、污水管以及空调外机等变电站周边消防设施进行巡查、值守、维护等工作。
“我们早班从5点开始,以确保在媒体及工作人员到场前,提前完成拉网式巡检。”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工程机电经理杨爱军告诉记者,虽然变电站距离消防水泵房仅有300多米远,但由于管线涉及地下1—4层,许多区域又因在施工中无法通行,因此看似每天简单的巡查管养工作,实际每趟巡查下来都得走2万余步。
3月3日早上11点,室外温度突破12摄氏度,但地下车库却依旧寒气逼人。中建二局一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工程机电总工程师陈守加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许多机电设备还没有启动,因此这里的温度长期保持在零下6摄氏度,比普通车库要低6—8摄氏度。“为了防止消防管线结冰,我们不但专门给消防水泵独立搭建了临时房,同时还在里面安装了暖气,给所有管线都穿上了‘电棉袄’。”杨爱军补充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将高约2米、直径约1.5米的消防稳压灌以及所有水管线缠上电加热绞丝的同时,还专门在其外部增加了5厘米厚橡塑保温棉进行保温。“别看就一个保温,我们前前后后完善了三四次。”保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降雪量大、寒流持续时间长,虽然保障人员提前采取了多项保温举措,但依旧没能抵挡住管线结冰现象。为此,项目部从电加热绞丝入手,将传统10厘米缠绕间距全部缩小为5厘米加强保温效果,同时将橡塑保温棉加厚。
此外,之前300米管线中仅有头尾两个阀门,原本消防水泵全部由中控室直接监测,在管线中并没有单独水泵压力表。为了能在发生突发断水时,更方便准确地找到问题点,保障人员特别在管线中额外增设了20个监测、关断阀门和10个水压表,确保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供电站消防安全。
3月4日,随着冬残奥会的开幕,他们再次进入保障状态。杨爱军说:“虽然我们不在最严格的闭环保障区域,但我们自己时刻提醒着团队,要按最高标准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