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量产首列车下线,将投入绍兴1 号线运营 ■记者 董一鸣/摄
4 月 27 日上午,随着一声嘹亮的鸣笛,一辆红白相间的地铁列车在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测试线路上行驶,这标志着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项目首列车下线。“这是京投公司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冀、京保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带动环京地区提升高端制造水平的最新成果。”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说。
设计体现绍兴地方文化
绍兴 1 号线电动客车外观采用流线型造型,向上翘起的前照灯勾勒出“笑脸”形象,彰显绍兴笑迎八方来客的城市特色。车体红、白、黑三种配色相得益彰,红色的线路色突出了喜庆、尊贵的气息。绍兴地铁1号线车辆总设计师王旭东说:“依据绍兴的城市特色,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先进智能、美观舒适’的设计原则,全力打造环保、安全、先进、美观的精品列车。”
记者走进车厢看到,目前国内地铁车最长的车窗十分敞亮,扩展了乘客视野。车厢设计将功能、美学和绍兴城市特色完美结合在一起,宽敞明亮、意境深远。座位两侧的挡风板和扶手杆的造型取自书圣王羲之爱鹅的形象,曲颈昂首、优雅游弋。挡风板玻璃上印刻着绍兴市花“兰花”的写意形象。
车厢内列车运行站点显示屏和以往静态显示已过站和将到站不同,采用了江南水乡图案、传统水墨画作为显示背景,在站点之间用水乡拱桥作为连接,富有绍兴江南水乡的特色。车体表面涂刷环保水性漆,内装、风道、电气柜和设备箱体等采用轻质材料,乘客座椅采用金属材质,相较于传统的玻璃钢更加环保且可回收。王旭东说:“列车还取消了车载制动电阻,每节车体减重 1吨,整列车减重达 6 吨,绍兴 1 号线 27 列车运营 30 年可节约电费 2700 多万元。”
1号线是绍兴市第一条地铁线,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配套工程,绍兴1号线将与杭绍城际线贯通运营,计划将于 2022 年 6 月开通运营。
智能制造打造数字化工厂
河北京车一个总装车间里,分布着 11 条生产线 55 个安装台,每个安装台对应不同的设备安装。记者在现场看到,身穿灰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在车厢底部接驳线缆,安装电气设备。“我们目前可以做到两天换一个台位的组装。”河北京车总经理杨利军说。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生产线,可向用户提供时速200 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等级、不同车体材质、不同牵引方式的系列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和定制化服务。“绍兴1号线车辆的下线,是京投公司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专业化能力,打造以集成创新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综合服务商的集中体现。”杨利军说。
河北京车从2018年开工建设到现在首列车下线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公司目前职工900多人,大约有60%是保定当地人“。未来河北京车规划满产后,可达到年产1300辆车,产值近100亿元。员工规模也从现在的900多达到3000多人,依然会有70%左右的员工将从当地招录,从而带动就业和助力经济发展。”杨利军说。
实践“投资+创新”发展模式
绍兴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PPP项目是由京投公司联合其他北京市属企业与绍兴市政府、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通力合作的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总投资197.78亿元,内容涉及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合作期为30年,该项目地铁列车由京投装备河北京车生产。通过PPP项目的合作,京投公司将投资、技术和装备带到绍兴,充分发挥京投公司在轨道交通投资、规划、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经验优势,助力绍兴地铁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设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制造基地并成功下线首个批量订单首辆车,是京投公司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援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京投公司‘投资+创新’发展模式的最新实践。是京投公司走出北京,走向全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张燕友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