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记者 刘偶/摄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去年底在张家湾设计小镇率先挂牌启动,昔日的铜牛老厂房变为充满活力的设计园区,成为产业升级的示范。如今,设计园区迎来了一批入驻企业,独特的区位优势也让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在院子里办公
张家湾设计小镇地处京哈高速以北,六环路以东、大运河以西,与城市副中心六环路“创新发展轴”和大运河“生态文明带”紧密联系,距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约3.3公里,向西距北京环球影城约3.5公里。
郭少山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最早进驻北京未来设计园区一期的设计师,他的办公室在厂房车间的一角,相对独立又融入到大的共享办公平台中。郭少山说,南礼士路的办公区是标准的写字楼的办公环境,人挨人,人挤人,人均使用面积也就是10平方米左右。张家湾这边的办公面积比那边大太多了,人均使用面积达到了40到50平方米,而且这里的办公环境是一个厂房的大平层,不应该定义成一个房子,应该定义成一个院子,所以人在这办公,感觉是特别接地气的,你随时迈步就可以出屋。你想在哪儿办公就在哪儿办公,5G信号是覆盖整个园区的。
打造园区文化内核
在园区里,除了共享办公平台,还有很多共享的会议室、操作间、展览厅,到处都透着智慧和绿色的理念。郭少山说,这里的办公设施充满乐趣,园区里也很值得逛一逛。郭少山介绍,整个办公区的桌椅都是可以自由升降的,尤其是桌子是自带电控的,想升多高就升多高,同时,坐在办公室中,工作人员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绿植。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相对安静的办公区域相比,周边的小型配套设施就显得热闹了很多。走进咖啡吧,咖啡吧里边的所有构件,还有桌子、椅子、纸巾盒、杯子全部是由预制混凝土构成的。工作人员介绍,北京未来设计园区一期共13,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不少为设计师们准备的小型配套设施,比如咖啡馆,24小时食堂,这些也都向公众开放。
北京建院党委宣传部长胡谦说,设施共享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为那些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人提供体验和交流的平台,打造设计园区的文化内核,因此他们打算在园区二期打造“礼士书房”升级版。“礼士书房”除了喝咖啡阅读之外,还经常会举办一些沙龙和讲座,还有一些读书会,主要是依托了北京建院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礼士书房”开放给了民众,跟年轻建筑师,甚至于建筑大师一起来感受建筑文化和建筑的艺术。
探索创新模式
此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介绍,未来设计园区将探索城市副中心张家湾创新模式,为构建副中心高精尖经济结构,服务主城区,辐射京津冀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设计园区主要是研究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进科技产品、材料和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会强调这些新时代城市领域的文化在建筑中的发挥,比如城市双年展,城市设计大会等。”徐全胜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