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团队在高山速降赛道架设A网进行防护 ■企业/供图
位于延庆赛区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上,滑雪运动员呼啸而过,扬起一层白烟。从2月16日开始,这里迎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场测试赛。10天里,北控运营保障团队严阵以待,一次全要素的冬奥会赛时演练在这里上演。
索道维护凌晨出发
凌晨5点,铃声响起,索道团队所有成员立即起床,甚至来不及把早饭吃完,就坐上班车,前往工作岗位,他们是冬奥山地运行团队大家庭中起的最早的团队。
作为连接高山滑雪中心各条赛道的“大动脉”,索道是维持高山滑雪中心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要为场馆工作人员、场馆器材的运送提供运输保障,以保证赛时整个场馆能够正常运转。
看着实时气象监测数据,当前风速可以把大拇指粗的树枝轻易吹断。索道团队无奈发出停运通知的同时,每个人都丝毫没有松懈,利用停运的间歇,队员们仔细检查索道设备,对吊具、吊厢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还要时刻监测风速变化……终于,风力降低,达到索道运行条件,团队迅速恢复索道运行,顺利把国家队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送上指定训练地点。队员们准备休息一下,索道报警声又响起,风速加大,队员们来不及喝一口水,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赛道防护精心织网
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赛道防护团队又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天的工作是在高山速降赛道上段架设A网,他们的任务是务必完成全线竞速道路的A网架设。
在连接防护网作业时,绳结串连网孔如细线穿针,为保证穿孔准确迅速,手指需要保持灵活度,所以作业时只能带一个很薄的手套,往往是只穿了几个孔,就要停下来,搓一下冻僵的手指。如此反复,红色的A网在赛道两旁支起。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中午,但大家似乎都忘了吃饭的事,队长赶忙联系其他同事帮忙送饭,虽然只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原本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时已经变凉。因为送餐的同事着急,忘记拿筷子,于是大家用送餐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吃起了“手抓饭”。
连夜造雪平整赛道
如果说索道团队是起的最早的团队,那么造压雪团队则是睡的最晚的团队。为保障白天国家队正常训练,造压雪工作通常都是在夜间进行。
下午4点半,忙碌了一天的造压雪团队成员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连日来的大风扬尘天气给雪道上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树枝、石头、尘土等杂物被吹上赛道,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滑行安全。造压雪团队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连夜解决这个难题。
夜晚风大,造雪机造出的雪很容易被大风吹的偏离预定位置。为防止出现问题,造雪队员需要每两个小时,就要驾驶雪地摩托在漆黑的赛道上巡视检查一遍。夜晚的低温,造雪机喷出来的雪打在队员衣服上,很快就结了冰,甚至连工作用的手电筒也完全被冰裹住。
为保证质量,使每一寸赛道都得到平整,稍有不慎便要重新返工,一条赛道往往要反反复复上下20次以上才可完成。夜晚需要在赛道上连续长时间作业,如果上厕所需要返回车库。团队成员不敢喝水,作业工作从16时30分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时40分。
完成了12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后,夜班司机回到临时宿舍,队员们靠在在办公室椅子上休息,早上8点30分他们又要准时走上工作岗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