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北区二层,宽阔的换乘大厅运用自然采光。        ■记者 周宇杰/摄

   在苹果园站旁,一座崭新的城市交通枢纽正加速建设。10月30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与京西首个站城融合项目,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承建的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全力推进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外幕墙等关键工序施工,力争2025年年底完工。该枢纽建成后,将以“站城融合”理念重构京西城市空间,成为集交通换乘、商业服务、产业协同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三维生态配套P+R停车位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京西首个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示范项目,该枢纽建成后,将实现地铁1号线、6号线、S1线三条轨道交通交会换乘,还将融入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并提供数百个P+R停车位,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提供接驳换乘停车资源。工作人员介绍,未来枢纽还将建设充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确保开通后,乘坐地铁、公交出行的市民可以有序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

  首发集团公联公司苹果园交通枢纽工程负责人杨韬表示,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显著。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功能分区明确:其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聚焦交通换乘核心功能;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承载商业、办公等服务业态,并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三条地铁线路与多种地面交通方式无缝换乘,将显著提升苹果园周边公共交通效率,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作为TOD示范项目,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以“便捷换乘”为核心,创新实践“站城融合、功能聚合、资源整合、高度复合”的开发理念,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局限。该枢纽通过垂直立体开发,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立体化功能设计还构建起“地下通勤、地面换乘、空中消费”的三维生态,推动单一交通节点向城市活力中心升级。

   地上地下立体换乘

  作为立体化交通枢纽,苹果园枢纽致力于实现乘客的无缝换乘。杨韬告诉记者,该枢纽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枢纽南区、北区的乘客可通过天桥连廊和地下通道,实现地铁1号线、6号线和S1线的三线换乘。其中,1号线位于枢纽北区,6号线在枢纽中间,S1线在枢纽南区。

  南区地上有17层,地下有4层。在2层可直接换乘地铁S1号线,地下是P+R停车系统,还可通往地铁6号线;南北区域中间则是BRT快速公交换乘平台;北区地上有18层,地下有3层,首层和地上2层为交通枢纽公交换乘大厅,地下2层则可换乘地铁1号线。

  该枢纽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它集三条轨道交通(M1、M6、S1),以及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P+R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为市民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换乘体系,并将交通换乘核心功能与商业、办公等服务业态有机结合,大幅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与综合服务能力。

   枢纽南北串联三条城市道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南北横跨阜石路、苹果园南路、苹果园路三条道路,除了方便市民出行外,还为市民步行穿越这三条道路的街区提供便利,打造出快捷的城市空中通廊。

  北京城建集团苹果园交通枢纽工程南区生产经理杜兴告诉记者,为保障施工区下方毗邻的多条城市道路仍保持着正常通行状态,项目方坚持每周组织两次全覆盖安全质量大检查,重点排查高处作业、临边洞口、消防安全和临时用电等方面存在的工程隐患。同时,针对新进场人员及转岗人员开展“一对一”安全培训,强化工人安全意识,为施工作业营造安全保障环境;现场严格把控室内装修、机电安装、室外小市政、外能源施工的每个安全质量施工管理环节,力争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保质保量在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