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在施面积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安宁庄项目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安宁庄项目总建设面积为40.79万平方米,作为海淀区当前在施面积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以开放式园区的设计理念,将项目与城市融合,提升区域活力,打造全新的产业园模式。近日,该项目全面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可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该项目建成后与清河站枢纽贯通,与周边小米科技园、元中心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成为枢纽型、年轻化、国际范的中关村数字经济总部园,并形成集产业办公、街区商业、星级酒店、服务式公寓于一体的TOD综合体创新产城融合生态。走在项目部内由钢板铺设而成、宽9米的桥面上,北京建工安宁庄项目经理刘帆环顾周围13栋建筑的进度情况。“这座钢栈桥解决了施工的大问题,我们各项施工进度都比计划快了很多。”刘帆说。
安宁庄项目超大基坑平面面积达到6.26万平方米,基坑的水平跨度达350米,深度达20米,场内道路极为狭窄,无法形成道路循环。针对这一情况,项目团队设计了一座超大跨度装配式钢栈桥,依托钢栈桥的搭建,保障材料运输通路。它还可以成为基础施工阶段的施工作业面,这在北京市大型商业综合体施工中尚属首次使用。
对于为何要修建成弯曲的造型,项目总工程师张良介绍,该项目共13个单体间穿插了下沉庭院,钢栈桥的走向均沿着下沉庭院的走向布置,可以让绝大部分钢栈桥的基础躲开主体结构,实现钢栈桥使用与主体结构施工互不影响。刘帆介绍,桥面能满足大型车辆双车道通行,两侧还能方便人员通行;钢栈桥上设置了6个凸出的施工平台,不仅满足大型车辆调头、机械作业需求,还提高了钢栈桥的整体稳定性。高峰期时,钢栈桥上可同时满足15辆施工车辆进行混凝土浇灌及材料运输,有效提升了雨期施工期间的生产效率。此外,钢栈桥上搭载了全套智能化监测系统,入口处的电子扫描仪为车辆做好进出登记;桥身处的测速仪对车辆及行人的通过速度进行监测,超过10公里/小时立即报警。通过桥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钢栈桥的应力、变形等参数,为施工安全筑牢了安全屏障。截至目前,钢栈桥实现水平运输量提升40%,材料吊次提高55%,混凝土浇筑量提高85%。
钢筋绑扎、混凝土找平、安全巡检等工程建设机器人随着工程推进已逐一在项目现场“安家落户”。项目总工程师郑立金介绍,项目应用的钢筋绑扎机器人、找平机器人,最优功效效率可实现数倍于人工;依托激光扫描机器人,可实现对建筑结构的数字成像,为施工生产提供建造模型支持;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测量机器人可将每一方土的挖掘都精确到厘米级;而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线路实现自主行走,记录人员违章和现场违规问题,还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与自主充电,实现“一机在手巡检无忧”。下一步,项目还将陆续引入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墙面条板安装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装备,将项目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建筑机器人实践基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