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巡查供暖设备。 ■企业/供图
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华北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作为首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京能集团旗下京能电力各电厂早已开启“供暖模式”,从系统检修、燃煤储备到智慧调控,全面打响冬季供暖保卫战,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多措并举夯实供暖基础
京能集团各电厂坚持“早部署、早行动”,在供暖季来临前已完成全面检修与系统调试。岱海发电科学制定专项检修方案,完成热网循环泵检修、管道维护等35项关键任务,并对厂内供热主管道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累计完成设备检修113项。漳山发电则聚焦供热系统灵活性提升,完成141项检修任务,包括凝汽器管束冲洗、加热器打压查漏等关键环节,为冬季民生保供奠定坚实基础。
在燃料储备方面,十堰热电燃料储备量已达16万吨以上,吕临发电加强燃煤储备管理,提升巡检质量,确保供暖期间“口粮”充足。各电厂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实现从设备到燃料的全链条保障。
智慧系统守护“温度”底线
京能集团依托智慧供热系统实现精准调控。盛乐热电依托智慧供热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并组建24小时抢修队伍,确保1小时内到场处置问题,目前其供热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米。京宁热电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测参数,保障“热流”输送畅通,并与当地热力公司联合开展管网注水试压,确保供热系统稳定运行。
在极端天气应对方面,京玉发电建立动态响应机制,依据环境温度实时调整供热参数,保障居民在严寒天气下获得稳定热源。这种“智慧+应急”的双重保障模式,让供暖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
供暖保障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完善的应急机制和人性化服务。康巴什热电作为当地唯一热源企业,承担1800余万平方米供热任务,在供热后精准调整运行参数,并开展“锅炉灭火”“供热中断”等应急演练,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
在服务端,京能东风强化“接诉即办”业务培训,及时补充客服席位,提升服务响应能力;滑州热电建立公共供暖设施“巡查—记录—整改”闭环机制,并通过社区公告与入户宣传,主动提醒居民供暖注意事项,让供暖服务更有温度。
记者了解到,京能集团的供暖保障已形成跨区域联动格局。从内蒙古的岱海发电、盛乐热电,到山西的漳山发电、吕临发电,再到河北的京秦热电、涿州热电,以及湖北的十堰热电,各电厂根据地域特点精准施策,构建起覆盖多省的供暖保障网络。
京泰发电为合作矿区提供25万吉焦工业供汽,京隆发电热网系统以4000吨/小时的供水流量投入运行……这些数字背后,是京能集团一体化运营、区域协同的能源保障体系的成熟体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