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企业/供图
日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在京举办。活动围绕“非遗携手美好生活”主题,以文明互鉴点亮非遗之光,通过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据统计,现场观众累计突破10万人次,“把非遗带回家”成为广泛共识。
本届非遗周以丰富的展演互动,搭建文明交流之桥。开幕式上,中国贵州侗族大歌与格鲁吉亚复调演唱同台献艺,舞蹈《青绿》演绎《千里江山图》意境,京剧《声动梁尘》展现国粹精华,60余国代表携手诠释“美美与共”。
主舞台连续五天异彩纷呈。津巴布韦拇指琴与保加利亚三重奏交织,土耳其艺术家以水墨演绎多彩意境,智利歌唱家带来安第斯山脉的悠扬旋律,马耳他传统音乐、苏格兰风笛、巴西战舞、芬兰民间歌舞轮番登场,皮影戏的光影穿梭其间,共谱世界非遗的交响。这些精彩的演出深深吸引着观众,有的甚至连续多日赶来反复观看节目,只为沉浸在这跨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中。
非遗周的互动区更是文明交融的现场。巴西卡波耶拉传承人邀观众共舞,安哥拉艺人演奏传统乐器并现场教观众敲击节奏,格鲁吉亚传统印染体验区始终排着长队,匈牙利布索面具展台前观众争相佩戴各式面具拍照留念。
本届非遗周通过多元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展现出非遗在拉动内需、促进文商旅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非遗市集上,伊朗地毯、秘鲁羊驼玩具、土耳其工艺品供不应求,金漆镶嵌、宫毯、风筝、绒花等借创新设计成为时尚单品,同仁堂养生食品饮料日销售额突破万元。
活动期间发布的“运河新声 非遗共生”10条北京大运河非遗主题游线路,带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台湖演艺小镇、琉璃厂等文旅地标的人气,进一步拓展了非遗的体验场景,将热度从展馆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
非遗周设置多场高端对话,聚焦非遗作为文明之“根”、创新之“魂”、发展之“路”的时代价值。意大利驻华使馆副馆长、特命全权公使柯瑞思从历史维度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积累出来的。”中轴线申遗大使唐华德则从社区参与角度强调:“北京中轴线的繁荣与发展,是由生活在中轴线周边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北京老城区的人们,需要成为中轴线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带领大家共同走向未来。”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通过“请进来”和“共创共享”,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非遗不仅“活”在展馆,更“火”在生活中,通过创新实践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文商旅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