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时代·新京彩”北京演艺集团第六届人才演出季、北京曲艺团艺术人才展演——“芊芊豫豫 艺彩京城”杨芊艺河南坠子非遗传承人专场演出,为观众献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盛宴。演出现场,观众掌声热烈。九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超百万人次观看。

  据介绍,此次演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既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担当与河南坠子的独特韵味,也契合了本届人才演出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题,用多元的舞台呈现,完成了一次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让民族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此次专场,最令人瞩目的是杨芊艺对河南坠子艺术基因的精准把握与创新表达。杨芊艺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驾驭河南坠子的经典唱腔,一开口便将观众带入传统艺术的意境里;当杨芊艺跨界演绎小品与歌曲时,更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非遗演员”的固有印象——那份藏在专业背后的多面才华,令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演出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构建了非遗传承的“生态图谱”。杨芊艺作为中坚力量,既展现了青年传承人的创新锐气,也通过与前辈艺术家的艺术对话彰显传承脉络。相声名家李伟建、武宾的《汾河湾》以扎实的基本功再现传统相声的幽默智慧,方清平的单口相声《我的小时候》则用现代语境解构传统叙事,而杨芊艺与应宁、王玥波合作的小品《雨过天晴》,更是将曲艺元素融入戏剧表演,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样态。

  多曲种的艺术碰撞,不仅丰富了演出内容,更直观呈现了中国曲艺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生态。此外,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现场演绎了民族室内乐《欢庆序曲》,北京曲艺团演员们带来了单弦联唱《永远的怀念》,以集体艺术形式深情致敬非遗传承脉络。

  当河南坠子的“豫”韵与京城的文化土壤相遇,当杨芊艺的“芊”姿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碰撞,非遗艺术以创新姿态汇入流动的文化长河,在代际传承中奔涌向前。北京演艺集团将持续为艺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