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 ■记者 马丹丹/摄
石景山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全区累计增补建设充电设施1万余个,实现居住区全覆盖;同步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1万平方米,可提供停车位6000余个,有效缓解市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乱”问题。
2024年以来,石景山区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围绕设施建设、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拼改装、销售监管、蓄电池回收和溯源追责六大任务,系统构建“全链条覆盖、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督导”的治理体系。
针对充电设施不足问题,石景山区持续强化充电设施增补建设工作,聚焦群众诉求集中区域,多部门联动深挖空间资源,通过“全面摸排、建立台账、精准选址”的方式,明确重点区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和公共空间利用等,因地制宜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近两年累计增补建设充电设施1万余个,实现居住区全覆盖。同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标准配建充电设施,倡导“满电回家”。
为改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石景山区系统推进“一场一策”综合整治,针对乱停乱放、设施不足、标识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结合重点区域不同场景需求,规划停车设施、优化停放区域、强化动态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停放区约1万平方米,可提供非机动车停车位6000余个,完成“学医景商”及轨道站点周边共8个点位的治理,有效缓解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以下简称“眼科医院”)、古城地铁站等重点区域的停放压力。
针对眼科医院南门停放空间不足、秩序混乱的问题,石景山区形成“南门空间扩容”的治理思路,系统制定了涵盖停车空间扩容、分类停放引导、长效管理机制的治理方案;针对因八角游乐园封站导致的古城站客流大幅增加、非机动车停放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石景山区通过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和绿地,完成约1000平方米的改造,移除树池连通区域的树木并实施路面硬化,新建两处非机动车停车场,大幅提升停车容量。
为保障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安全,石景山区在玉泉路、古城、八宝山、八角游乐园4个地铁站的8处停放区,配备了33套智能灭火装置,包括1165个喷头、258个火灾探测器等设备,防护面积达5000平方米,这些停放区成为全市首批配备智能预警系统的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停放区;智能火情预警系统通过感温探测器等多维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声光警报,运用先进的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识别火情,判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具体位置,火情确认后,自动启动灭火系统。此外,八角、鲁谷、古城等多个街道社区也在试点安装智能火情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努力打造安全、便捷、有序的出行环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