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雅,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每读到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句,不由自主地忆起在老家过中秋的情景。

  第一次吃上月饼,是我六岁那年的中秋节。记得那天,母亲早早起床了,她要为我们做月饼吃。母亲将家里的糯米轧成米粉,加入少许面粉、鸡蛋、红萝卜丝,用擀面杖把黑芝麻擀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后加入水,反复揉捏,做成面团,等待其慢慢发酵。面团发开后,再将其做成一个个小饼。奶奶在灶膛烧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母亲便把一个个小饼,放蒸笼上蒸30分钟,当母亲揭开锅盖的时候,灶台间烟雾弥漫,一股浓浓的甜香味扑鼻而来。母亲把一个个小饼放置在圆圆的竹扁里,我和妹妹顾不得烫手,拿起一个小饼就吃。在物资匮乏的70年代初期,母亲做的月饼是弥足珍贵的奢侈品啊,很多小伙伴还吃不到呢?

  直到我上初中,每到中秋节,亲友们会送来一些月饼,有时母亲也会去镇上供销社买回来几个月饼。

  后来,我离开老家,来到中原铁路小站工作生活,并在此成家立业。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的中秋节,我总会梦回故乡,梦回老屋,梦到母亲在灶台做月饼的情景。梦中醒来,看到窗外一轮皎洁的圆月,不免涌起惆怅和失落。

  每到中秋之夜,我总要在这个铁路小站遥望家乡,心中牵挂着老家的父母是否在中秋节吃上了月饼,是否月明朗照到庭院的那棵桂树。一轮中秋圆月寄托了远在千里之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不知不觉离开老家已经38年了,我没有一次在老家陪伴父母过中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无数个中秋节,我都是奋战在铁道线上……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在抢修铁路施工现场度过。

  虽然曾多次在中秋前夕,单位委派我到老家所在的城市出差,每一次列车到达家乡时,心情无比激动。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一次。他们更不知道我出差来到了家乡。

  月是故乡明,月圆情更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唐代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的诗句:“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又是一年中秋节,而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多年,留给我的是无限的思念。在这中秋月圆的日子,眼前浮现出儿时母亲在老屋为我们做月饼时那欢快而温馨场景,一切仿佛如昨……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