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记者 周宇杰/摄

   2025年4月20日,随着首辆机动车平稳驶入东六环隧道,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路段正式开通试运营。该路段是连接顺义、大兴、亦庄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构建本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东六环改造工程全长约16.3公里,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由现状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分为地面加宽段和地下改造段,其中,路基加宽段长约7.1公里,隧道段长约9.2公里。在隧道段中,盾构段长约7.37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盾构高速公路隧道。

  首发建设公司东六环项目管理处副总经理郭琪告诉记者:“原来的东六环路是以高架桥为主的快速路,居民往来不太方便,高峰时段车辆拥堵也比较严重。”在此次改造工程中,东六环被“移入”地下,这一变化实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各组团之间的十余条东西向城市道路的贯通,有效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压力。同时,车道由原双向四车道增加为双向六车道,车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如果按照设计时速80公里计算,驾车通过这条特长隧道,仅需约7分钟,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为确保东六环隧道安全开通,运营企业高效运用智慧化综合管控平台,对行车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并结合隧道全覆盖视频,实现隧道内车辆全线动态跟踪,提高隧道事件检测水平。隧道内配备定向广播、可变情报板、车道指示灯等设施,可根据联动控制预案实现按车道管控。此外,可根据自然光照环境智能调节,进一步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为提升隧道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运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防范应急指挥处置体系,细化5级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同时,在隧道洞口、疏散通道口设置4个24小时应急值守站,并组建了由退役消防队员、退伍军人组成的专业救援队伍,配备包括80吨折臂吊车、灭火机器人、双向疏散车、50吨大型隧道清障车等车辆设备50余辆(套)专业设备,为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隧道设计方面,东六环隧道洞口段设有渐变照明和景观遮光棚,可有效减缓洞口内外亮度差,降低洞口眩光影响,提升驾驶员视觉舒适度;南端土桥立交各条匝道基本没有急弯,司机可安全平缓地驾车进出匝道,提升了行车的舒适性。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六环改造工程在环保方面成效显著。地下高速不仅提高市民出行效率,还从源头解决了地面交通带来的噪音、尾气排放等环境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隧道工程实施期间,为不影响正常通行,工程方在隧道南北洞口外专门修建了临时导行道路。隧道通车后,原临时导行路将按计划拆除,预计5月底前完成全部拆除工作。拆除施工期间采取夜间施工等措施,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此外,因隧道南侧洞口的导行道路占用土桥立交由南向东方向的规划匝道位置,待导行路拆除后,将立即启动该匝道的建设工作,计划于6月底前完工。

  为保障东六环地下隧道通行安全,自开通之日起,全天禁止重型载货汽车和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进入东六环小庞各庄至施园桥路段通行,请车主朋友们出行前规划好行车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