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四建公司中关村创业大厦装修改造工程项目                  ■记者 董一鸣/摄

   对于北京建工四建公司中关村创业大厦装修改造工程项目执行经理谢胜辉来说,室外市政管线的施工任务成为团队未来两个月的重点工作。“目前,装修工作进入尾声,市政管线改造工程的完成也意味着这个海淀区首批设立的科创孵化基地实现焕新亮相。”谢胜辉说。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区的中关村创业大厦投用于2000年,作为海淀区首批服务科创企业的孵化基地,如今许多知名企业最初都是在这里度过了初创阶段。这栋外形颇具视觉汇聚效果的建筑既是海淀区科技创新平台的代表,也成为北京市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围绕如何更好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项目业主方进行了重新研究,并于去年启动了整体改造升级工作。谢胜辉指着建筑说:“从空中俯瞰,建筑南侧呈现三角形,而北侧则是半圆形,这样的设计理念放到现在也毫不落伍。”

  走进正在改造的建筑内部,生产经理王化东站在装修中的卫生间前仔细检查。“项目最初的卫生间分布在每一个独立房间内,不仅占用了大量使用面积,还破坏了空间的整体性。此次改造,我们对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卫生间集中设置,把更多空间留给了企业办公。”王化东说。

  卫生间的调整只是项目改造的细节之一,此次改造对原有布局进行了重构,通过将同类型功能集中划分,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其中根据建筑三角形的主体造型,技术人员将消防楼梯布置于三角形两个角的位置,充分利用了这些无法作为办公区域的边角空间。团队还将电梯厅周边的角落合理设计,建成了公共卫生间,取消了原有每户的卫生间,增加了办公面积。考虑到创新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的特点,项目增设了公共报告厅、多功能厅,以及6间大小不一的会议室,以满足创新型企业的使用需求。

  在位于10层的原钢结构装饰层,技术团队通过深化方案设计,将原本作为美观的结构造型改造为一个约700平方米的景观办公空间,提升了项目整体出租面积。经过改造后,项目整体出租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同比提升20%。

  站在正门前,谢胜辉对门头的改造最为满意。从改造前的照片可以看到,原先仅有1层高的低矮门头显得压抑局促,改造完成后,门头被抬升到三层的高度,而加大的门头尺寸并不是将门做大这么简单,其内部另有玄机。

  谢胜辉说:“我们的新门头其实是一个两层的钢框架,但这框架不能单摆浮搁地靠在建筑结构上,我们通过技术策划,分别利用大门两侧一通到顶直径1.2米的混凝土立柱作为支撑,使用粘钢带和化学锚栓的组合来死死裹住立柱,形成一个巨大的拉拽力,并在钢带上植入钢结构连接件与两层钢架进行固定,在不破坏既有结构的前提下,确保新大门的门框与既有结构完美结合。”

  对于新生的中关村创业大厦,内部管线已全部更换完成。由于建筑层高较低,需要对管线进行重新布局,王化东表示,项目使用了BIM三维技术合理排布管线,将管线占据的空间合理压缩到最小,进而提升建筑整体净高,最终,项目的楼层净空从进场时的2.2米提升到了2.5米,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项目利用原有井道布置升降电梯作为垃圾运输通道,并采用外立面拆除与内部拆除保持一层进度差的施工方案,确保拆除扬尘不外溢,工序衔接更高效。

  针对早期建筑消防系统与现行规范的差异,项目部在南侧广场地下新建了消防水池,与原有楼内消防水池共同形成了未来中关村创业大厦的消防供水“双保险”。

  如今,项目外装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装收尾工作。近期,市政管网配套改造工程也即将启动改造,确保5月底项目达到竣工验收条件,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优质办公场地,为海淀区打造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