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修缮后重新开放                                           ■记者 董一鸣/摄

        当气度恢宏的京腔雅韵,回环于古雅的飞阁流丹之上,200余年的湖广会馆霎时重焕光辉。近日,一场寓意万事诸顺的京剧“开台”,奏响“会馆有戏”之湖广会馆焕新华章。在京剧名家名角唱段中,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重新开放。天桥盛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处凝聚厚重历史文化的湖广会馆将依托北京戏曲博物馆定位,融入戏曲新业态,以全域戏曲展陈、沉浸式演出、文化餐饮等内容,打造京剧主题的中国戏曲艺术体验新空间。

        湖广会馆是北京为数不多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2019年10月16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虎坊桥西南,占地面积2887平方米,现存文物建筑面积1895平方米,其他非文物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据悉,湖广会馆重新焕发光彩前,曾经历了一年半的闭馆修缮保护,项目施工方为首开集团首华建设公司。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对湖广会馆中路的戏楼、乡贤祠、文昌阁、风雨怀人馆及两侧游廊、平顶游廊及垂花门、宝善堂,东路的前院南房、垂花门、垂花门两侧游廊、东路中院南侧东房、东路中院北侧东房、东路主院南房,西路的楚畹堂进行修缮。

        “对百年历史的湖广会馆进行修缮,源于运营过程中对文物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主要修缮方式有铲除破旧地面,重做三七灰土垫层,恢复方砖细墁十字缝地面,修补破损面砖、阶条石,重新油灰勾缝,重做地仗油饰。墙体重刷白浆,大木架修补、加固糟朽柱子;更换糟朽望板、博缝板平椽,整体新做防水卷材等。”会馆运营方天桥盛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广会馆历史上曾历经多次修缮,其中,较大的几次分别在1830年、1849年和1892年。1892年的修缮历时4年,确定了留存至今的建筑规模和总体格局。如今,乡贤祠、文昌阁、楚畹堂、风雨怀人馆、戏楼、子午井等均大体保持原貌,并以此形成重张后的重要文化活动空间。

        如今,步入戏楼,“霓裳同咏”匾额悬于正中。抬头可见四面板壁的博古彩画除尘后古朴依旧,低头可见恢复如初的传统细墁地面。院落中,各殿座地仗、油饰已重现光华,大木结构、柱子也都已经过防水、加固处理。为使其能充分发挥使用价值,整个院落的排水、电气、暖通等各配套设施也已完成更新改造。

        在1月5日晚上,场灯渐暗,众多京剧艺术家联袂登台,带来精彩表演。除传统舞台表演之外,天桥盛世集团深挖湖广会馆的历史文脉,将国粹京剧艺术与200多年的湖广会馆生动结合,打造“三台两院”演艺新空间,将舞台延伸到后台、戏台、观众席和两处庭院,融戏于景,戏景相融,擦亮“会馆有戏”文化金名片。

        “重张后的北京湖广会馆依托北京戏曲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两大特色展览。其中,‘菊海鸿濛京剧发祥地展’呈现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带领观众感受发祥于西城这片沃土的京剧文化。‘巍然华构北京湖广会馆历史文化展’多角度呈现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生生不息的湖广会馆历史。”天桥盛世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湖广会馆将通过展览、研学、美食、茶饮等多业态并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场景,打造“戏楼版京剧核心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