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集团展示的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模型                       ■记者 董一鸣/摄

        千余根建筑根基突破“孤石”阻碍;钢结构预拼装空中滑移确保精准就位;全新材料技术应用克服重重困难……在2023年服贸会现场,北京建工集团带来的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模型以其如同山峦起伏的折线造型在现场展品中显得格外亮眼。

        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工程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是中白两国元首亲自商定并关注的重大成套项目,是纳入商务部一级管理的对外援助项目,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6千人。游泳馆按照国际泳联(FINA)AC-4级标准设计建造,可用于举办欧锦赛等除奥运会和世锦赛之外的所有类型及各级别国际室内水上运动赛事。

        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指挥长衡晓东表示,该项目面临的首个难题便是解决“地下暗藏的危机”。工程地下结构特殊,存在大量“孤石”,“这种石头分散漂浮在地层中,即便是进行了地勘也很难全部发现‘孤石’位置,导致我们在基础桩施工中遇到打不下去的情况。”衡晓东说。

        因为这种地质条件,原本不到4个小时就可以打完一根桩,愣是让建设者足足花了3天时间。由于“孤石”躲不开,打穿它们成为必要工作,为此,项目部对“孤石”进行了分析,选用了更加坚固的金刚石钻头,并紧急从国内调运了专业设备进行现场作业,确保将每一块阻碍施工的“孤石”全部击碎在地下。这种施工方式在当地也是极为罕见的。

        “孤石”影响只是其中之一,由于该项目所在地气候特殊,每年从10月份便开始下雪,到了次年4月到6月从降雪变为降雨,一年中只有7月—9月没有恶劣天气影响。同时,项目为中方援助,设计标准和规定全部要按照国内执行,在同当地交流中,项目部及时将相关要求同属地建设部门对接,确保从国内运输的材料物资能够第一时间抵达。

        整个工程最大的亮点便是折线造型的钢结构屋面。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钢结构技术负责人孟庆彬介绍,由于钢屋盖结构跨度达75米,无法搭设整体脚手架,需要逐段施工,最终技术人员采用“高空散装、张拉预控、累计滑移”的方式安装,并应用了自主研发的“适用多种桁架拼装的胎架构造”新型专利,施工人员先在比屋盖高出约260毫米的高度设置1个钢结构平台,在上面逐段拼装焊接钢结构屋面,再应用液压同步滑移施工技术与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精确控制。团队还在桁架支座部位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确保整个滑移过程平稳顺畅,再次为大跨度钢结构屋面安装技术积累了成功经验。

        目前,该工程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将进入外幕墙和内部结构及机电管线施工。为达到高标准建筑节能要求,游泳馆室内及室外大量采用轻型网架岩棉板墙体。该墙体简称“3D板”墙体,以岩棉板为芯材,两侧覆盖专用钢丝网片,网片用镀锌钢丝斜插穿过岩棉板,点焊连接成组合板材,外部双侧喷涂细石混凝土,形成一种轻质墙体,由于“3D板”墙体在国内属于新型技术,团队采用BIM技术解决“3D板”墙体与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屋面钢结构构件等复杂节点的连接工序难题,保证后续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除了应用诸多中国建造技术外,中国的建设者还同白俄罗斯当地建筑行业进行交流互动,同当地建筑人讲解中国建造中的创新智慧方法,提升了当地建筑行业的专业能力。根据施工计划,该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并达到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