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首华·24集便民市集采购 ■记者 董一鸣/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市商务局坚持“为民而商”,立足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出台《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一体推进,推动首都生活服务业由品质提升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培育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推进生活圈建设。指导东城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区,培育、建设东花市南里社区、古城南路社区、广外街道名苑社区等31个便民生活圈,在全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样板,带动其他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西城立足“商居和谐”,坚持便民网点建设与街区整理协同,打造社区美好生活服务圈。石景山区聚焦老龄人口打造57家养老服务设施精准辐射的一刻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聚焦中青年在东、中、西部打造台湾街、朗园Park、六工汇、金安环宇荟等一刻钟社区休闲娱乐圈,聚焦少年儿童打造新首钢园、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一刻钟社区教育文化圈。
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收录全市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1万个,从供给、消费、便利性等维度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指导各区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持续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新建、改造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40个,全市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29个,引导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改造提升136个农村便民店。
数智赋能推进生活圈建设。发布实施《北京市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联合美团推进餐饮业数字化升级2.0,打造簋街、华熙LIVE·五棵松、祥云小镇、蓝色港湾等11个数字化餐饮街区,为华天集团旗下老字号提供“一对一”外卖管家服务。筹办2022首届生活服务业发展大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报告(2022)》,苏宁易购等5家企业分享数字化转型升级案例。推动无接触式智能配送站落地社区,美团已在朝阳区三里屯街道、东湖街道试点推进。
壮大市场主体,政企联动推进生活圈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社区菜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药店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发布农村便民小店改造提升政策,发展“一店多能”。发放餐饮消费券1.05亿元,全市2000多万人次参与领券,覆盖全市8成活跃餐饮商户。开展“一刻钟品质生活节”和“玩转京城美食”系列活动,助力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餐饮业、美发美容、洗染、超市(便利店)等“6+4”综合监管创新改革。在朝阳区建外街道、太阳宫乡和平谷区兴谷街道进行餐饮业“6+4”综合监管试点,覆盖餐饮市场主体近1300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便利性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发挥便民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作用,畅通“平急转换”机制。东城区将东花市北里菜市场升级改造为“美家”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东花市南里社区探索构建街道-社区-家三维智慧安全居家养老,深受居民好评。门头沟区将茶饮咖啡、新式书店、休闲娱乐等与“门头沟小院”融合,彰显美丽乡村魅力。
2023年,市商务局以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为主线,坚持以评促建-试点带动-政策牵引-建补结合思路,全面提速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着力抓重点、推转型、促规范、优监管,促进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本市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