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成功浇筑                                   ■记者 董一鸣/摄

        6月26日,对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执行经理刘杰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天,该项目看似刚刚跃出地面,却已实现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毗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展示中心,未来将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科技前沿发布、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去年底,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建筑材料运输的问题,大批量的模板无法从河北进入北京。“没有模板,主体结构就根本无法施工,为了保证工期不延误,我们紧急调集山东的供应商,并拟定了绕道天津转入北京的运输路线,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保证了模板供应的顺畅,实现了施工不停步。”刘杰说。

        此外,项目的主体结构全部位于地下,而相比地上建筑,地下建筑施工更加复杂。刘杰介绍说,整个项目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近2万平方米的建筑都在地下,这让项目拥有了24.75米的超深基坑。

        由于拥有超深的基坑且位于地铁线路旁边,该项目无法采用向土层中打入锚杆进行加固的常规工艺,于是便采用了沿海地区常用的混凝土内支撑体系,这套体系如同伸开的五指顶住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避免对地铁线路的影响。

        随着主体结构施工的开始,四层支撑体系需要逐层拆除,“我们每一道支撑的拆除都各有不同,多种方案组合的拆除方式比全部采用常规方法节省了半个月的工期。”项目总工程师介绍道。

        项目现场,高低错落的表面让人感觉起伏多变。刘杰介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地下展示空间的效果。所谓的地面起伏多变其实是“反梁”工艺,也就是为了保证地下屋面的顺滑流畅,将原本需要向下突出的横梁改为向上突出。“由于未来地面仅有1000多平方米的配套建筑,其余都是绿化景观,所以反梁的设计既实现了地下效果的最优,也不会影响到地面景观。”刘杰说。

        位于负一层的出入口将多标高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倾斜的坡道、错台分区、三角形边缘、两次扭转的转弯……诸多效果集于一身,不仅考验了工人的技术实力,更是管理团队质量控制的试金石。为了保证整体质量,刘杰调配了100多名专业工人足足干了20多天才全部完成。

        走进地下,进行展陈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区域跨度大、空间高,需要考虑的结构强度要求更高。2万平方米的地下建筑总用钢量接近6000吨,目前住宅施工的每平方米钢筋含量约在40公斤,而普通公共建筑也不会超过120公斤,即便是地下部分也仅为180公斤,但在这个项目,每平方米的用钢量却达到了近250公斤。“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需要在地下举办大型活动,主要是考虑到纯地下结构的使用安全。”刘杰说。

        这样的设计带来的便是整个项目钢筋密度极高,从影像资料可以看见,结构外墙的钢筋间距仅能伸进一个成年人的拳头,而在结构的梁柱节点等强度要求较高的特殊位置钢筋的密度甚至只能勉强伸进一个手掌。

        随着主体结构的完成,下一步,工程将进入内部二次结构和机电管线以及设备安装调试环节,刘杰表示,项目团队将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确保明年按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