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装配式安置房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记者 张军/摄

        位于海淀区田村路旁的宝山安置房建设现场,日前北京建工集团工程一标段项目执行经理戚建民站在楼前伸手挡住耀眼的阳光,抬头仰望刚刚完成主体结构的装配式安置房,随后他走进楼内对内部二次结构砌筑的作业面进行检查。除了担任项目执行经理,戚建民还有另一个身份——现场总指挥部技术负责人。

        此时在办公室里,项目指挥部生产负责人雷宏伟和党支部副书记张梅正在对节后施工生产组织和安全后勤工作进行分析。

        一个“搭积木”的装配式住宅工程既有项目部还有指挥部,看似“臃肿”的机构设置背后,却是北京建工机施集团围绕基础和钢结构专业施工做优做精做强的发展根基,结合“十三五”总承包业务扩展的良好态势,聚焦创新型和智慧化两大发展方向,带动企业相关业务整合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根据该企业“十四五”规划,创新型智慧化总承包市场扩展计划被放在重要位置。机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檀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机施集团创新转型,推动改革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五年中,要培育提升集团总承包能力,推动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建造落地,提升创新创效能力,加大对新产业的投入力度,争取在业务和资本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早日将机施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建设服务商”。

        建工集团宝山安置房项目共有6个标段,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可为什坊院、龚村、廖公庄3个自然村提供3778套住宅。除了戚建民负责的一标段外,另外4个标段目前既有基坑作业,也有主体结构施工,还有前期勘测和土方开挖,不仅涉及的工艺流程多样,同时每个项目都面临了同质化工作。雷宏伟说:“如果让项目各自为战,不仅浪费资源,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也容易对工程建设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根据建设任务情况进行分析,机施集团成立了现场总指挥部。按照统一资源调配、施工组织、质量监督、安全管理、商务合作、党建工作等原则,调配集团层面和相关公司业务骨干组成整体协调机构,作为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梅,还有一个职务便是机施集团副总经济师。

        而从项目经理到总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戚建民不仅要解决一标段技术难题,还可以将一标段施工中面临过的难题和解决方案植入到其他标段。比如在基础施工阶段,由于标段周边场地紧张,导致现场土方运出和设备安装受限严重,戚建民结合场地情况,发挥企业机械施工专业优势,在基坑边设置了微缩版的临时塔吊,这种塔吊安装简单,占用场地小,可以实现快速运送材料的目的,为一标段节约了半个月的工期,而这种施工方式在其他标段也将得到有效复制。

        此外,指挥部与各项目的分工也极为明确,雷宏伟说:“指挥部管理整体进度、技术、安全等工作,以生产为例,定目标、定各标段方案、定队伍、定材料、定采购都是指挥部确定,但是具体操作层面的工作,比如哪天干什么?干多少?人员现场如何调配?这些问题由项目部负责解决。”

        总指挥部诸多职责中最重要的还是对外联络协调。“这样可以让项目现场人员能够专心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张梅说。

        目前现场的58项各类施工组织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对同类工程的统一复制,也省去了操作层面的繁琐工作,同时为了检验方案执行效果,每周三一次的抽查实现对不同标段施工组织水平的考核,确保指挥部的要求能够落实到作业面。

        2022年的施工生产高潮已拉开大幕,机施集团将在该项目植入更多创新理念和智慧建造方案,走好企业智能建造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