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转换工作完成 ■通讯员 周小华/摄
冬残奥会花坛更新 ■记者 周宇杰/摄
春寒料峭之时,专门为冬残奥会景观布置所准备的14万株抗寒、防风、耐蒸腾的鲜花已摆上街头,替代之前北京冬奥会的景观花卉。由冬奥会向冬残奥会城市景观转换,包括景观小品、花坛、道旗等在内的景观布置已全部到位。
据了解,北京市花木公司专门为此次冬残奥会主题花坛培育了20万株早春耐寒花卉,包括角堇、石竹、矾根、羽衣甘蓝等30多个品种。花卉达到叶面无农药迹、无水渍、花无损伤、底部无烂根等众多标准,才能被摆上街头。同时,几万盆花仍在大棚内当“替补队员”,一旦因极端天气出现花卉损耗,在温室大棚中备勤的花卉将迅速“替补上场”。
入选的30多个耐寒品种花卉,是从500多个花卉品种中“海选”出来的。这些中选花卉以前只经历过四五月的“倒春寒”,而这次,北京首次在2月底的早春景观布置中使用鲜花。怎么能让花卉更抗冻?园林人对中选花卉展开了一系列耐寒试验。有的花卉被喷施了高脂膜,如同穿上“保暖衣”;有的用上了防冻液,大大增强植株活力;还有的则通过施加药剂,促使植物叶片表面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腾。这些为冬残奥会特别培育的“超强花卉”,即使在零下1摄氏度的冰点下,依然能亮丽绽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