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员工“沉浸式”体验,确保各项设备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企业/供图

        您见过没有座位的公交车么?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北京公交集团客一分公司将40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进行“改装升级”,变成适合残奥会运动员乘坐的福祉车,为肢体残疾的运动员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以及良好的乘车体验。

        各专业联动,让车辆更加“人性化”。北京公交客一分公司多措并举,安全服务部全面总结好日常工作中有关无障碍设施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走进各个公交站台,通过文明引导员们了解到乘客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切实需求。安全服务部工作人员采用“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模式,将前期有关无障碍设施的调研结果进行汇总,为相关专业进行改造提供合理建议。此外,安全服务部与科信部通力协作,分别从车辆设施、安全驾驶等多个方面着手,改造前认真开展车辆筹备设计,保证现场改造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按照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安全服务部组织专业干部逐一对车辆设施进行检查,特别是扶手杠和车内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将最优质的车辆提供给相关单位。

        为车辆进行深度清理,边边角角都要经得起推敲。在福祉车成功改装后,客一分公司安全服务部专业人员以一周为期限,开展福祉车车辆清理专项整治活动。统一车辆清洁标准,并且对福祉车所在的基层车队进行培训,由基层服务队长带领干部职工逐一对车辆内外进行深度的清理,使车内所有硬件设施都达到“物见本色”的标准。在车辆最初到达场站时,车队专业人员便对车身、玻璃、轮胎等基础设施反复进行擦拭。虽然拆除了部分座椅,车辆内部的清洁情况便成为了重点区域。服务专业人员使用百洁棉清理掉内饰的污渍后,又用小刷子对车辆的接缝处、边角处进行逐一清理。除了深度清洁外,日常保养也十分重要,为了能使车辆看起来光亮,服务专业人员每日对车辆外观进行擦拭,并且不让水渍存留在车身外侧。

        “沉浸式”体验,更能了解乘车感受。福祉车施工结束后,安全服务部和科技信息部共同接车辆“回家”,并组织部分驾驶员对福祉车进行体验。施工方与安全专业共同对驾驶员进行现场培训,熟悉操作流程,确保驾驶员在驾驶车辆前,能够熟练的掌握改造后车辆设施的使用。此外,安全服务部借来轮椅,安排不同体型、不同性别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测试。在测试中重点关注车内设施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不放过任何细节,按照测试人员的反馈不断调整无障碍坡道的角度、安全扶手的高度以及安全带的松紧程度等各项安全设备。经过数日的磨合以及多人的测试,终于使各项设备都达到了最佳使用状态,确保每名运动员都能乘坐的舒心、放心、安心。

        公交集团北京赛区巴士团队B2车队前期对车辆变动和冬残奥会进行了充足准备。车队安服专业与技术专业共同对车辆进行全面体检,并检查无障碍车辆踏板、轮椅固定装置、安全带是否能正常使用,并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结合福祉车和冬残奥会服务特点,培训驾驶员如何正确使用车辆,对乘坐轮椅“运动员”上车进行演练测试,让驾驶员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安全专业带领驾驶员对运动员班车线路进行多次踏勘,掌握上、下落客位置和站台情况,要求驾驶员“多停几秒钟,多加强手势沟通,多观察车内外站台情况”,在车辆进站时,要充分考虑轮椅上车方便,车辆停靠位置与站台要留出空间。增加对车厢内轮椅固定装置的检查,还要求驾驶员在出发前给运动员一个是否可以出发的手势,确保运动员已经准备好再出发。

        北京冬残奥村2月25日已经开村,已有各国运动员乘坐福祉车辆前往场馆进行训练。执行运动员班车任务的赵全利师傅说:“我们已熟悉了福祉车辆的使用,了解坐轮椅运动员的服务特点,对车辆行驶路线,停站位置都已牢记在心。我们会用班车的准点、安全和周道的服务为冬残奥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