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在镜头之外,有一群人在为冬奥会的精彩呈现默默助力,北京公交Y3车队的151名驾驶员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精心服务,用“小”技能助力“大”奥运。

        黑板小告示    “破冰”与乘客之间的交流阻碍

        Y3车队主要承担着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运输任务,运输过程中,驾驶员与乘客之间必然会有确认人员是否到齐、确认登车时间和落客地点等问题。在闭环模式下的驾驶员不能直接开门与乘客面对面交流,在客四分公司的支持下,Y3车队为每名驾驶员配备了小黑板和笔,驾驶员可以在上面写下想要告知乘客的内容,“请问有什么事,如果有问题给我打电话,我的电话号码是1370……”,看似简单的语言,却解决了与乘客之间的交流。驾驶员张国民打趣的说,“感觉以后出去都可以当老师了,字写的越来越好看了”。

        2月18日下午,张国民执行的是野鸭湖湿地公园至2号落客区的班车任务,到达2号落客区后张师傅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时看到一位志愿者正围着他的车来回观望,看上去非常着急的样子,张师傅赶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名志愿者因工作错过了自己的班车,不知道该怎么回去。“别着急,您住的宾馆和我一个方向,我可以带您回去。”张师傅安慰道。将志愿者送回宾馆后,张师开始思考,“如果再有类似事情发生,该如何向志愿者说明自己的去向呢,又该怎样才能让乘客快速联系上自己呢,如果在车上立个小告示,那这些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回到车队后,张师傅便和车队反映了这次情况,并向车队提出了为每辆车配备一个小黑板的想法。

        “手语”沟通    驾驶员秒懂乘客的表达

        疫情防控要求闭环管理车辆的驾驶室与乘客隔开,而防疫隔板具有密封性的同时,也有很好的隔音效果,乘客与驾驶员之间有时候只能靠简单的手语进行沟通。“ok”、“人齐了”、“还有几名乘客未上车”,这些简单的意思大家基本都能理解,但理解错了也会出现笑话。一次发车前,驾驶员看乘客差不多到齐,站起来用手势比划“是否可以出发”,看到对方给出了“三个指头”的手势,误认为是还差三个人的意思,便继续等候,过了15分钟看到还没人上车,驾驶员再次向乘客确认,原来刚刚乘客表达的并不是“还差3个人”,而是“ok,人已到齐,可以出发”的意思。冬奥会结束前,驾驶员已经能够掌握简单的“手语”,驾驶员与乘客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有默契了。

        闭环管理对于公交驾驶员是个不小的考验,不仅需要熟记自己当天的任务、行车路线和落客地点,还需要练就快速记忆乘客相貌的本领。因为驾驶员每天接送的乘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也会临时收到接送外宾的任务,这就需要驾驶员在早上乘客上车时快速记忆外国友人的相貌,以便确认晚上返程时上车的乘客是否与早上的外宾一致,避免乘客坐错车的情况发生。

        学英文    确保运营线路的准确无误

        由于冬奥会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为了细致准确的规划冬奥线路和集散地,同时保证外国友人出行的便利性,冬奥沿线的站牌和路牌均已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为设计原则。驾驶员在运送乘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文字母组合,为了确保运营线路、落客地点的准确无误,Y3车队管理人员专门组织驾驶员理解记忆站牌的英文含义,确保每名驾驶员都能看懂运营线路内英文站牌和车内路牌。“冬奥会的举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感觉我们公交驾驶员都与世界接轨了!”驾驶员李师傅说道。

        除了学英文看懂站牌,Y3车队的驾驶员还有“库管”的身份。“冬奥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辛苦,很多人会在返程时睡着,也经常会出现乘客将随身物品遗落在车上的情况。如果乘客遗落物品,驾驶员首先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将物品在防疫站经过消毒处理后暂存,待乘客联系寻找后,防疫站人员将物品送到车队,第二天再由驾驶员放在消毒后的车厢内,乘客登车时在自行取走自己遗落的物品。”马师傅说。运送保障至今,Y3车队已捡到乘客遗失的手机十余部,除手机之外还有对讲机、背包、帽子、手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