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公园标志性景观“冬奥之环”                                        ■企业/供图

        冬奥之环,是北京冬奥公园标志性景观。重达278吨的钢架建筑如此灵动、艳丽,其精妙的表层处理,同样功不可没。

        担负“冬奥之环”表层处理工作的北京东方天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田爱斌说:“让‘冬奥之环’成为北京冬奥公园的亮点工程和网红打卡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钢架结构拼装成型后,‘冬奥之环’是一座黑黝黝的铁疙瘩,这时,需要我们进行表层处理,完成最后的艺术呈现。这个过程,好比给一件家具刷油漆、绘图画。”田爱斌介绍,“冬奥之环”由纯钢打造,随着季节及昼夜温差变化,热胀冷缩数值变化也就越大,加之户外的风吹日晒,如果表面喷涂传统材料,极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脱落掉色。

        此次涂刷的银圭无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不仅材质无害,而且具有超强耐候性、防腐、抗紫外线、抗酸雨等特点,自然条件下能够稳定保持20年以上,成为“冬奥之环”表层处理的首选之材。

        据了解,银圭为纯陶瓷涂料,具备陶瓷或玻璃的典型属性,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后期养护成本低,简单擦拭或清水冲洗就能清洁表面。银圭无机高分子材料还有良好的延展性,常温条件下就能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被业界誉为“柔性陶瓷”,该技术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专利。

        为了呈现最佳的效果,该公司技术人员以鲜艳的中国红为主题色,借鉴冬奥会火炬红银相接的颜色基调,精心配料,先后4次送样报审,最终确定样品。

        材料确定了,但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喷涂工期只有一个月,时间非常紧,‘冬奥之环’作为园区点睛之笔,冬奥组委和石景山区的领导每周都到工地检查指导,大家压力都很大。”田爱斌说。当时,团队与组装钢架、铺设塑胶、地面绿化的另外3支队伍同时交叉施工,每次施工前都要统筹各队伍施工进度,协调安排进场时间,实际施工时间更短。每次上多少人,需要多少料,都要认真计划、精细管理,确保配合顺畅、不误工期。

        喷涂从去年12月开始,那时的室外气温基本都在零下,而银圭无机高分子材料的存储、配料和施工工艺严苛,要求材料存储温度零度以上,混合搅拌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施工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为此,他们在昌平区的恒温搅拌车间进行存储配料,利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进行喷涂施工。由于铆钉拼接、焊接的“冬奥之环”表面粗糙,异形结构较多,喷涂前,还要对表面进行细致打磨。

        团队成员深知责任重大,必须服务和保障好冬奥会,最终经过施工队夜以继日地持续奋战,共喷涂材料近2吨,施工面积约3000平方米,如期完成任务。如今,冬奥公园和首钢园关键枢纽上的“冬奥之环”,已然成为北京“母亲河”畔的景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