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锣密鼓拆除“冰瀑”钢结构                                            ■企业/供图

        拆除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冰瀑”钢结构,从2月6日0点到2月10日早6点,城建集团用了102个小时,比计划时间提前了42个小时,为冬奥会闭幕式设施搭建和彩排争取了近两天的时间。

        对北京城建工程总承包部安全总监路洪秀而言,102个小时背后是城建集团整体产业链带来的最终胜利。

        1月20日,路洪秀接到任务,“市里要求我们在开幕式后拆除用于展示黄河之水天上来效果大屏幕背后的支撑钢结构。”由于保密原因,当时路洪秀手中只有一张效果图。

        安全总监牵头,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通力合作,由城建精工钢结构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从人员、物资、机械的调配,到施工方案的准备和与开幕式导演团队的对接,当天下午城建集团的建设者就走进“鸟巢”踏勘现场。

        作为拆除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技术质量部部长刘云飞先后制定了五套拆除方案。“巨大竖屏的钢架结构高度接近60米,超过了鸟巢顶部,宽度也达到了20米,总重量约730吨。”刘云飞说。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13、18、22、26、28五种高空切割分段方案,最终确定了28段的方案。

        拆除只是操作层面的工作,在这之前团队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最初现场确定了南北两个出口作为施工通道,可最终现场南侧的出入口因闭幕式相关要求而无法使用,只剩下北侧的一个出入口,构件出场效率降低了。

        另外,由于拆除的作业区域狭窄,只有东侧跑道范围可利用,同时钢架的顶部距离鸟巢的膜结构只有3米左右,架体下方就是看台,动火拆除如何保证不影响周边安全都是施工团队要考虑的。

        最终,城建集团的建设者采用了多种方案组合保证施工作业区的便捷和安全。在顶部工人电焊拆除时,安排两名工人在拆除区外用铁皮和防火布制作了两道防火层,确保焊渣不随意迸溅,同时采取相应的人防措施作为保障,确保不出任何隐患;考虑现场无法提供循环道路,技术人员将原本两台汽车吊的位置向看台移动至跳远沙坑的位置,将箱式承台铺在沙坑上,作为吊车平台,这样临近足球场的跑道部分便可以空出来,确保南侧的拆除件可以通过在不影响吊车作业的前提下从北门离开。

        对于为何选定28段这个最多分段的方案,刘云飞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13段拆除方案虽然吊装次数最少,但是单个构件过高过大,加之现场场地有限,很难一次落地,需要多次调整,同时工人再进行地面二次拆解的工作量也很大。而选择28段的方案中,高空切割段落地后稳定性好,不需要姿态调整可进行地面二次拆解。“这种方式高空切割量虽然大,但是高空切割与地面二次拆解、外运的工作流程更顺畅,2台500吨汽车吊双机抬吊桁架直接落在中间区,分割后转至南、北两个二次拆解区,单机吊装构件可直接落到二次拆解区,保持中间通道畅通,地面形成了三个区的有效贯通,确保102小时全部完成拆除运输任务。”路洪秀说。

        城建精工钢结构公司负责工程实施的项目经理孙鑫说:“我经历了多项工程项目,但从来没有像完成这次任务令我难忘,每拆除一吊平稳落地,我都会感到欣慰。我的心一直在悬着,当最后一吊平安落地时,眼泪都禁不住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