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守高山滑雪赛道时的王飞鹏                                            ■企业/供图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具观赏性的比赛之一。延庆小海陀山上,运动员疾驰而下,扬起一层白雾。不远处,王飞鹏正笔直矗立在赛道边。作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他已经连续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全力奋战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这只是此时王飞鹏的身份。作为北京燃气延庆公司发展建设部副经理,王飞鹏从前期燃气建设到后期赛事服务,与冬奥会全程相伴。

        王飞鹏主要负责公司在延庆的燃气规划建设,曾参与延庆燃气的干线建设、煤改气以及世园会燃气保驾等工作。随着冬奥会开始筹办,他又投身延庆涉奥项目的燃气接入保障工作中。

        脱下工装的他与冬奥会结缘,更多源自热爱。2008年王飞鹏第一次接触滑雪,白茫茫的雪山,冷冽的空气,雪道上驰骋的人群,尤其是滑雪本身所带来的“速度和激情”都让他深深着迷。

        工作之余,王飞鹏于2015年创立了北京市延庆区滑雪协会,也是北京市首个官方滑雪协会,曾多次组织参与了多场公益滑雪技能培训,助力当地冰雪事业的发展。2019年入选了北京市冬奥组委滑雪战队,现在更以北京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NTO)的身份续写自己的冰雪情缘。

        冬奥会开始前夕,王飞鹏结束了手头的工作,赶赴驻点开始闭环周期。高寒、高强度的赛事保障考验着精神和身体的极限。冬奥会以来,小海陀山上体感温度最低达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阵风时速近20米/秒。镜面般的冰状雪赛道上,王飞鹏常常一站就是2-3个小时,基本保持在同一个姿势。即使腿麻了也不敢有大动作,只能微调,怕影响运动员比赛。

        最难受的就是赛前不能喝水,因为一旦开赛就不能离岗,一站就要3个小时,因为要去厕所的话需要在赛道上移动,影响比赛和赛事转播效果,所以,赛时他每天早晨不敢喝水。

        “终于理解了课本里解放军战士站成丰碑的感受了,尤其是大风一吹,整个人都被冻透了,又冷又僵。”王飞鹏打趣说。

        手和脸冻僵、冻伤是常有的事,但比赛一旦开始一定要咬牙坚持。2月13日,延庆下起大雪,飘舞的雪花渐欲迷人眼。王飞鹏面部裹得只剩眼睛,眉毛和睫毛上已结起白色冰霜。“都不敢随便眨眼睛,会被冻住。”他的脸上至今还留有冻伤的痕迹。

        这些在王飞鹏看来都不算什么。第一次以NTO的身份站在冬奥赛场上,王飞鹏至今很激动,也感觉到责任重大。“机会太难得了,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我们希望借助自己的工作,为国家争光。”从闭环开始,他严格落实奥组委相关要求,赛时最早要凌晨3点多就起床,一直到傍晚18时30分结束,每日都要持续近13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支持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除了内心的热爱,还有公司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励。因为他的爱人,同样参与到此次冬奥会的NTO团队当中,家里两个孩子由老人照看着,让他们放心去工作。

        “奥运会就像是一辆汽车,我就是一颗螺丝钉,我的职责就是保障车辆平稳前行。能参加到冬奥会中,对我来说是一份难得可贵的记忆。也希望这次的执裁经历能为国家冰雪赛事积累经验。”王飞鹏由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