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人员对供热系统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 董一鸣/摄

        近日,在北京热力海淀分公司调度服务中心,调控人员正在对供热系统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为应对寒冷天气,北京市热力主网及二次网均已升温运行,整体供热系统运行平稳。

        作为北京热力供热面积最大的分公司,海淀分公司辖区面积约5100万平方米,仅居民用户就超过了25万户。得益于智慧供热改造,辖区内低温小区全部清零,供暖稳定后工单和报修量也稳步下降。

        北京热力海淀分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梁言凯介绍,在热源侧,基于智慧供热平台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模拟计算出整个热网每天需要的热量,然后通过合理调配,按需分配给每个供热站。在用户侧,通过在居民户内加装室温采集器,自动收集室温数据传回智慧供热平台,确保24小时精准调控。

        考虑到老旧小区通常较容易出现暖气不热等问题,首批2500个室温采集器在安装时侧重于往年供热效果不理想、投诉率较高的老旧小区用户,按照“远中近、低中高”的原则合理选择安装位置。每半个小时,室温会回传至智慧供热平台,一旦室温出现超低或超温现象,热力站就可远程操控对流量进行调节,以此达到调控室温的目的。

        采用的新型室温采集器表面看和一般三孔插座无异,安装十分简单,只需插在插座上即可。不仅如此,室温采集器耗电量极低。目前,室温采集器安装工作仍在继续,本采暖季海淀辖区预计安装20000台左右。

        “为了提升供热质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北京热力还定期进行上门测温。根据测量的室温以及环境温度,我们及时调整供热温度,确保能源不浪费的同时还让居民感到温暖舒适。”梁言凯说。

        在智慧化系统运行的基础上,北京热力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二次网系统平衡调节,主要解决“近热远冷”“冷热不均”的供热现象。有些楼宇采取单管串、上供下回的供热方式,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有些楼宇处在换热站末端,也会出现供热不足的现象。北京热力将供热辖区内的小区根据建设年代、外墙保温情况、建筑物性质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历年报修数据,通过采用平衡阀、四通阀、喷射泵等技术手段,在实现均衡供热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

        例如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的车道沟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年头长、设备老旧等问题,是数得上的“问题小区”,不仅耗能高供热效果还不理想,工单扎堆。今年北京热力海淀分公司对小区进行了供热设备改造,在楼前加装平衡调控阀等设备。这个供热季以来,小区不仅供热效果好了,每平方米的热消耗也降低了8%左右。

        “双碳目标下,在保证供热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降耗,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成效。通过这些措施,这个供热季,供热运行稳定明显高于上个供热季。”梁言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