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车厢”传递城市温度 “车影逐风顷刻至,招手问候似亲朋。车人稳坐观山景,司人穷尽路途平。”这是北京公交集团41路驾驶员孟大鹏在2008年10月入职前夕所作的一首诗中的片段。这首诗源自他的一个梦。梦里,孟大鹏是一名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公交驾驶员,即使道路狭窄也能很好地保障乘客的安全。后来,孟大鹏真的成为了公交集团原客五分公司的一员,虽然没有穿梭在崇山峻岭,但是却在城市的灯火通明中往来,给广大乘客带来了温暖、安全和快乐。11年来,他安全运送乘客90余万人次,收到社会各类表扬千余次、锦旗18面。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8日 0 点赞 0 评论 199 浏览
深耕水环境运营促进长治久清 负责参与近20项科研课题,荣获4项科技奖励,出版专著1本,拥有10项专利,发表13篇学术论文……近日,在北京市教委开展的2022年“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中,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技术带头人申若竹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肯钻研夯实业务水平2013年,申若竹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筑坝技术研究。自2018年加入首创环保集团后,她开始转为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研究工作。转型初期专业的跨越难度自不必说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8日 4 点赞 0 评论 339 浏览
研制大国重器关键材料填国内空白 前不久,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科研员魏然获评“首都市民学习之星”。与之相伴的是魏然10年间奋力攻关取得的诸多技术成果。这些成果虽然有些生涩难懂,却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魏然所在的首钢北冶公司承担着进口材料替代、前沿材料研发与试制工作,以解决重大装备所需的“卡脖子”材料为己任,先后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研制了大量关键金属材料,为国家重大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入职之初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8日 2 点赞 0 评论 173 浏览
“学习+实战”打造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在北京市建筑工程应急抢险工作中,来自北京建工集团的应急抢险大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作为这支队伍的队长,15年工龄的李伟坦言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对工程救援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学习,以及抢险过程中的新思维挖掘,都能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自从加入应急抢险大队以来,李伟就把提升个人抢险业务技能作为必修课,每天坚持学习不少于3个小时。学习建筑施工各类知识,熟悉掌握各类建筑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规律;不断学习各类安全常识,学习应急救援常识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8日 1 点赞 0 评论 235 浏览
首钢股份这条生产线成功孕育高硅电工钢 来到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新能源作业区,新投产的六机架冷连轧机“SUPER MILL”格外引人注目。“SUPER MILL”是首钢集团基于十几年来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方面深厚的技术积累,建设的可实现温轧高硅薄规格电工钢的高速冷连轧机,实现了高硅电工钢稳定、优质、高效生产。电工钢是电机和变压器制造中用量很大的钢材,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代表了冶金工业的高端技术产品发展方向。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599 浏览
金隅砂浆做足固废利用“大文章” 砂浆是抹墙砌砖用的黏结泥状物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没啥技术含量”。但是有这样一家砂浆公司,硬是凭借前瞻性的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制造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的模式成功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它就是北京金隅砂浆有限公司。“目前,金隅建筑垃圾处理和砂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示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完工,将打造成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金隅砂浆平谷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翠玲介绍。打造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截至目前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6日 7 点赞 0 评论 484 浏览
京环装备自主研发“京环小鲸灵”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头,有一位特殊的“清洁工人”,不仅有“最强大脑”,体力也相当惊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响应、6小时连续作业。它的名字叫“京环小鲸灵”。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源北街辅路上,外形呆萌的“京环小鲸灵”无人驾驶扫路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可以自主启动,从工作间出发,沿着步行道缓缓前行,利用车辆前端和底部的旋转扫帚将落叶和垃圾清扫进机身内部的垃圾箱。其所经之处,路面干净整洁,全程无人操控。遇上晨练的市民或障碍物,它还会自动避让或绕行。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78 浏览
新材新科智慧智造打造“黑灯工厂” 全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参与便可以生产出一块几吨重的预制构件;生产线实现了未完成构件的自动筛选和“智慧掉头”,让“漏网之鱼”重回正路;自动养护系统的应用让新出炉的构件“沐浴更衣”静待出厂……由北京建工新材新科公司自主研发的内外双循环生产线在运行1年后,自动化率再提升30%。作为企业装备制造和集成应用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将原本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变成了“黑灯工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以智能建造城市试点推动建筑业向数字设计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6日 3 点赞 0 评论 301 浏览
城建设计将创新基因融入强企血脉 拥有省部级科技成果近8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00余件,多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荣誉出自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之手,是企业工会大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有力体现。作为全国轨道交通设计咨询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过60多年发展,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业务覆盖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成为推动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思维更是早已融入企业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309 浏览
建工修复为污染场地“数字诊断” 在巨大的污染场地上,用无人机采集实时影像自动把场地数据上传到云端,与样品检测机构联动,快速构建出污染场地的分层三维模型,使隐藏在地下的污染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场景,正在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污染场地智慧修复创新工作室的不懈努力下,变为现实。“土壤污染藏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场地数据体量大、交互应用难。”“修复过程和效果无法动态获取。”提起创建污染场地智慧修复创新工作室的初衷,团队成员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特别报道 2022年12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6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