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已全面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企业/供图

        6月30日,记者从北投集团获悉,其承担全过程代建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已全面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通州大运河南岸,镶嵌在城市森海中、千年运河畔的三颗璀璨耀眼的文化明珠已正式拔地而起、赫然在立,线条流畅的建筑轮廓已全面初见雏形。

        半年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三大建筑项目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三大文化设施共同冲出地平线,项目建设任务重、节点多、施工工序复杂,统筹协调难度极大。北投集团全体项目管理人员不畏严寒酷暑,扎根在项目建设一线、切实扛起责任担当,科学排布施工工序、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坚决保证安全生产,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扎实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全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春季大风等对建材运输、安全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项目高质量有序推进。

        大运河博物馆、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陆续于4月20日、30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于6月8日实现钢结构封顶,仅用了半年时间,项目管理团队就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封顶任务,进一步展现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质量”。

        建设理念蕴含浓厚文化气息

        作为京津冀市民文化新地标,三大建筑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征集产生,饱含东方韵味、焕发时代气息,积极营造出建筑之美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的美好景象,充分体现出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城市副中心建设理念。

        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又名“文化粮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未来,将呈现一批弘扬中华文化、张扬民族气质、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项目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进一步增进了图书阅览的人文体验。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项目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明确党员干部的“责任田”

        在工程建设中,北投集团项目管理团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三大建筑项目的重要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坚持主动作为、科学调度、靠前指挥,统筹推进,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实施。

        同时,北投集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将三大建筑的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项目负责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在施工建设一线面向参与项目建设的全体党员干部讲述专题党课,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建立党员联系点制度,明确党员干部的“责任田”,全力保证了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一重大工程节点,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