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市政二处承建的北京CBD二期交通优化工程近日完工,整治面积达4平方公里,包括景恒街、光华路、恒惠西路等35条道路,“量身”改造慢行系统27公里,让繁忙的CBD实现生活“慢”下来、通行“快”起来”。

        慢行系统增添“人情味”

        在CBD,景恒街和恒惠路路口处的“二次过街”安全岛、自行车震荡标线等设备全新亮相,干净的路面上交通标识清晰醒目,行人、车辆有序行进。

        “整个治理工程我们十分注重行人感受。”北京市朝阳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时候老人、小孩儿过马路走到一半儿时,绿灯就变成了红灯,免不了慌乱。这时候安全岛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CBD二期工程增加了25处安全岛,无法及时通过路口的行人,可在此安全等候下一次绿灯。

        除行人走在路上更加安全,沿途的非机动车道上,也没有了原先常见的白色隔离栅栏,取而代之的是凸起的自行车震荡标线。“汽车车轮轧上去后,会产生明显震动,提示驾驶员及时驶出非机动车道,避免事故发生。”负责该工程的工作人员称,如果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偶尔压线,也会有明显震感,促使骑行人迅速掰正车把,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此外,在此次综合治理中,交通部门结合不同道路特点“量身”定制慢行改造方案,涉及压缩机动车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加宽步道和自行车道、公交站台后绕等方式,共计改造慢行系统约27公里,路口全部实现无障碍过街。

        智能科技开启“缓堵保畅”

        工程除打通断头路、优化交通组织外、更注重街区品质。项目负责人称,在CBD交通综合治理指挥部,运用BIM、GIS等新技术搭建起的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维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犹如整个工程的“智慧大脑”,通过对传统工程WBS的模拟,梳理潜在风险,实现了项目“图文表管”一体化控制。

        步行、行车、停车也都有“智慧”辅助。在学校、医院、商业区人流量密集区域共建设智慧斑马线和新型行人一体灯十余处,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光华路等7条道路现况路灯杆、电车杆、交通设施杆、公安设施杆等各类杆体进行了“多杆合一”集约化整合,杆体整合率达73%,智慧综合线杆上可搭载5G基站、电子警察、环境监测、无线WIFI等功能,可有效减少对道路空间的占用。同时,工程采用新型沥青材料进行道路建设,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更让路面长久保持“油黑、线白”效果。

        绿树成荫再添“后花园”

        通过增加路侧绿地和“口袋公园”,提升街区景观和绿化面积,全面提升CBD街区品质也是工程的另一重点。在中海广场附近,藏于闹市中利用拆违后空间打造而成的“口袋公园”绿意盎然颇为养眼,成为附近白领工作闲暇之时的新去处,为充满活力的CBD再添生机。这里只是CBD区域绿化改造的缩影。据悉,在此次综合治理中,CBD区域通过建筑空间退让和绿地整合,共改造绿化面积约3.2万平方米,新增6000余平方米绿地和6处“口袋公园”。通过完善林荫道,将慢行系统林荫率由65%提升至85%。此外,细节之处也体现出工程施工单位的用心。景恒街两侧人行道上的井盖全部换成了“隐形井盖”,从外表看不到井盖表面,上面铺了地砖,与整个路面融为一体,走上去的感觉与正常路面无异。

        如今,在CBD“车让人”“景相随”已成为现实。骑车的通勤族可以沿着通惠河北侧绿道,转到通惠河沿岸,骑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写字楼之间。步行的市民,可以通过绿道从庆丰公园跨越通惠河,来到长安街南侧的CBD城市森林公园,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三网融合”连通了五六公里区域内的多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