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会的成立,让居民参与小区共管共治,有效提升小区生活环境         ■记者 郭雨/摄

        小物业,大民生。《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一年以来,首开集团旗下物业公司联合社区推进近500个老旧小区成立了物管会(业委会),并不断通过物管会(业委会)协商共治破解长期困扰居民的“大事小情”,逐渐实现物业管理服务覆盖率100%,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100%,物业管理改革大幅提速。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今年70岁的李大明是西城区广外红居街10号院的老住户。以前在小区里看见什么事,都不是太爱管。可从去年9月开始,他只要一回到小区,好像全身都打开了探测雷达似的,哪儿有什么问题,他都会拍照,传到微信群里。

        让李大明发生变化、对小区管理的责任心骤增的,是他的新身份:物业管理会委员。

        5月24日,记者在西城区广外红居街10号院了解到,这座老旧小区共有3栋高层住宅楼,1、2号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3号楼建于2007年,共437户居民,与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存在物业管理不规范、环境差、设施老旧等问题。去年5月,随着《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广外红居街10号院也迎来自己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在物管会制定的亟待解决问题清单上,“小区内设立花园凉亭”列在第一项。

        “小区两楼中间的空地由于多年没人修护,使这片空地老化破损,露出了泥土,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首开天岳恒前门分公司南区项目部项目经理吕芦回忆当时的情景告诉记者,刚接管时,小区楼道随意堆放杂物垃圾,小区内围栏、路灯、座椅等公共设施破损严重,绿化带内大量植物枯死。天岳恒前门分公司进驻后根据居民诉求,曾用5天时间一共清理了15车8吨生活垃圾。去年,天岳恒前门分公司联合社区,按照物管会要求,每月至少开一次会议,收集居民意见,确保小区难题有人问,有人管。

        “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意见统计起来,反馈给物业和社区,作为改造项目的参考。有时候饭后遛弯,我也经常在楼底下跟大伙聊,对改造工作有什么想法。”李大明说,在物管会的协调和努力下,小区新建成的“花园凉亭”成了大家遛弯休闲、早晚健身的地方;1、2号楼内墙进行粉刷;困扰小院居民的停车问题也有了进展;接下来物业还将通过与属地联建改造院内自行车停车棚。

        “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不仅能进一步强统筹、聚合力、补短板,还能推动物业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居民在‘过程参与、成果共享’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吕芦说。在物管会持续发力下,物业费收缴率也从最初的30%,逐渐平稳增长到53%、85%,“这说明居民对咱物业信任,咱还得好好干。”

        从“无人问津”到24小时值班

        物业24小时值班、保洁打扫、协调解决车位不足……居民长年遇到的难题,在东城区崇文门西大街崇西小区都有了答案。这些变化都因为成立了决策物业事项的“物管会”组织,引入了标准化物业公司。

        崇西社区4、6、8号楼建成于1978年,共有居民848户,其中直管公房111户。由于长期缺少标准化的物业管理,该社区一直是12345市民热线投诉高发点位,主要问题包括小区环境脏乱、楼内废弃物堆积等。为尽快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崇西小区4、6、8号楼引入首开天岳恒公司,并以“先尝后买”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标准化物业服务。

        “要想培养居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就要先让居民‘尝’内容。”据首开天岳恒前门分公司崇西项目部负责人郝倩倩介绍,物业公司入驻小区后,首先做到了“四保”工作,即“保洁、保绿、保停、保安”,基本覆盖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区域卫生、小区绿化、停车管理、小区治安等项目。此外,物业还结合自身特点提供上门维修服务。

        崇西小区的纪伶利是这里的业主,也担任小区物管会副主任。她告诉记者,在物管会的组织下,小区对物业费缴纳、收支情况公示监督,集中居民意见反馈,并讨论了公共空间利用等诸多物业管理问题。在小区500人的大群中,居民对物业的态度从一开始“吐槽群”变成了“夸夸群”。“刚接触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时,大伙总是分不清厨余垃圾如何分类。社区和物业了解到后,及时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郝倩倩说,物管会作为居民与社区、物业的桥梁,物业从垃圾分类、停车管理、物业收费等方面,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及时反馈意见,切实推进了小区规范化管理,对居民的诉求为其排忧解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在朝阳区望京西路南湖西园银领国际的物管会刚刚组建一个多月,就着手为居民搭建了这样的诉求渠道,让居民们有了地方“找说法”。

        不久前,小区居民对“如何制止电动车进电梯”“小区内安装充电桩”等问题向物管会反应了诉求,物业了解情况后与管会成员进行了五次会议,商讨出3块可放置充电桩的空地。“每块地都会设置四组充电桩,每组可供六辆电动车充电,预计今年7月就投入使用。未来,充电桩的设置范围还会继续扩大,给更多居民带来方便。”首开望京物业鑫安分公司银领国际项目负责人李政告诉记者,随着物管会的成立,让居民参与到小区共管共治中来,不仅使物业工作方向更明确,也使物业与居民的关系更紧密,小区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有效提升。

        “物管会什么都管,我们有任何疑问、不明白的,物业和社区都会耐心解答,别提多负责了。”小区居民林阿姨说。此前小区内养狗矛盾突出,只强调让大家文明养犬远远不够。去年,该小区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物管会和物业共同出谋划策划出专门区域建立宠物乐园用于居民遛狗,并且还修建了小区中心花园广场,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首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物业和居民协同共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有了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创新进步,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小区事务中。物业服务也逐渐从“无人管”向“有人管”再向“管得好”持续迈进。

        首开集团作为市属国有企业,旗下物业公司在管物业和非经项目面积近一亿平方米,服务着首都1500多个社区、超百万家庭。首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由首开集团旗下物业公司所辖社区的物管会(业委会)从组建率来看,已完成从“0到1”的过程,接下来如何实现从“1到N”,仍要深化细则,大力推动落实国企责任,不断提升物业服务,进一步实现共商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