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筑项目加紧施工,年底前实现外立面亮相 ■记者 夏晖/摄
4月27日,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施工场地内,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截至目前,项目已陆续完成止水帷幕施工、土护降工程及工程桩施工作业,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并全面冲出“地平线”。其中,首都博物馆东馆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城市副中心剧院音乐厅主楼局部已封顶,戏剧厅、歌剧厅已施工至地上四层;图书馆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完成95%,一区、二区钢结构已封顶,5月底将完成钢结构封顶。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由北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北投集团将科学高效统筹工程建设进度,全力确保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封顶,2021年底前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实现工程竣工,并交付业主单位筹备、布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于2019年10月28日开工,该项目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副中心剧院是位于大运河畔的“艺术宫殿”,又名“文化粮仓”,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其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项目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三个表演艺术的“文化容器”,分别设有座位1779个、1516个和1044个;还包含室外剧场和多功能厅,分别设有座位650个、530个。项目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六环公园边的“书山智库”,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其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宛如森林伞盖,以银杏树叶片为灵感来源,体现出图书馆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定位。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架阅览区、智慧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开馆后藏书约850余万册,其中智慧机械书库藏书650余万册,图书馆日接待量约为5000至8000人次。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核心功能将由传统的藏阅功能向藏借阅一体化、多媒体体验、素质培训等功能拓展,未来将形成与首都图书馆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首都博物馆(东馆)是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古韵风帆”,又名“运河之舟”,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其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南侧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描绘出一副运河图景。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9.9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最高点48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首都博物馆(东馆)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向参观者展现出一个北京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窗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