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进行围护结构作业 ■记者 刘偶/摄
“目前围护结构已施工过半,正进行基坑土方作业。”首发集团公联公司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现场指挥张洋说。12月3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整个基坑内全部被绿色降尘网覆盖,数十名工人正紧张进行围护结构作业。东夏园交通枢纽是距离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最近的一座综合交通枢纽,未来建成后将实现地铁、普通公交、微循环公交等多种客运方式衔接和换乘。
东夏园交通枢纽位于副中心通济路与运河东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地处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与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之间,同时邻近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枢纽建设用地面积2.1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99万平方米。枢纽主体建筑为地下2层,地上3层(局部6层),建筑高度36米。其中,地上主要设置候车大厅、公交停车区、站务用房及配套便民服务设施等,地下主要为换乘大厅和小汽车停车区。
张洋说,该项目作为副中心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功能为交通枢纽并配套便民服务设施。未来建成后,将承担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及东部发展带各新城之间客流交换任务,在为副中心公共交通微循环提供保证的同时,也为往来城市副中心的百姓、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师生及周边行政办公人员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枢纽建成后,我们将引入10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2至3条普通公交线路联络副中心和中心城区,7至8条微循环公交服务副中心周边客流出行需要。枢纽还规划4个到车站台8个发车站台,为公交提供70个驻车位。”张洋说。
与以往传统综合性交通枢纽不同,此次在设计上,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更加突出开放性,力求枢纽站与周边街景融为一体。“在设计时,东夏园交通枢纽建筑方案遵循副中心街区控规,在城市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绿岛之光’的设计概念。”张洋说。
为突出蓝绿交织的城市特色,东夏园交通枢纽塑造街区绿岛中的枢纽建筑,枢纽站凭借正处于两条主干道绿化带交点的有利位置,特别将城市绿带景观扩大引入场地内部,与候车空间结合形成绿色低碳的社区生活环境,枢纽建筑犹如置入绿岛公园之中。为突出枢纽建筑的标志性,塑造出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枢纽站还采用开放的立体空间系统和“灯笼”意向的构筑物点亮街区绿岛,同时运用连续的屋面和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整合了建筑各部分,以体现了新时代交通枢纽空间场所和建筑形象的标志性。
“我们枢纽站三层和六层的建筑高度可与城市环境形成顺畅过渡,而且在设计规划时,我们还结合枢纽人群特征和人流动线,设置了配套服务功能,为枢纽客群和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张洋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