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色装修风格的报告厅。                                          ■记者 董一鸣/摄

  早上9点刚过,位于北京站东侧约300米的北京市汇文中学北校区内,学生们正在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领操台的背后,一幢崭新的建筑映入眼帘。据了解,这座崭新的建筑正是今年9月1日完成维修后的艺体楼,而在领操台北侧则是同步完成改造的教学楼。

  对于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汇文中学北校区综合维修工程项目团队来说,从6月15日正式开工,到8月20日完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让老旧教学设施焕发新生。“我们施工的主要区域便是教学楼和艺体楼的内外换新,施工中团队集众智解决了一个个难题。”项目负责人说。

  站在教学楼前,楼顶粉红色的铝板如同一顶王冠扣在建筑上,加上墙体的蓝色铝板,以及用来包裹空调室外机的白色穿孔铝板,整栋建筑色彩丰富多变。项目负责人表示,白色穿孔铝板除了有丰富教学楼颜色的作用,还能遮挡空调室外机,提升建筑的整体性和美观度。

  对项目的整体改造,项目负责人坦言:“学校并非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而是针对新的行业规范中更高的安全标准要求,对原有结构进行一次升级。”根据改造方案,团队化身“建筑医生”,对建筑内部的每一根横梁进行体检和分析,并提出差异化改造方案。其中,对于主梁等荷载较大的区域,采取扩大梁截面积的做法,项目负责人说:“原建筑中25厘米的梁,我们通过植筋、浇筑等‘增肥’方式,提高其配筋率,将25厘米的梁扩大至45厘米。同时,团队还先后对部分梁体采取外侧贴上粘钢带,或对部分梁体采取底部包钢的做法,实现因地制宜改造的目标。”

  本次改造中团队针对建筑管线老化和后期使用需要,通过精确分析,将既有建筑中的绝大部分管线进行更新,并对利旧的管线进行预先保护,确保拆除时的管线运行安全。此外,团队还对所有空调进行重新调试与分析,使得原有200多台空调中有超一半能继续服务校园生活。

  走进艺体楼内,一个标准大小的篮球场映入眼帘。相比常规的地坪,这个场地内能看到拼缝痕迹,项目负责人说:“我们考虑施工周期,采取了定制化的篮球场地面模块,相比传统的涂刷工艺,这种材料经工厂预制后现场拼装,效率能够提高一倍,同时这种预制材料省去了涂刷材料的‘散味儿’环节,真正做到了高效与环保有机统一。”而体育馆的吊顶也采用了防撞结构形式,团队在施工中,还针对防撞网对灯具照度的影响进行现场测试,调整了灯具的吊装位置和亮度,确保达到体育运动的使用要求。

  体育馆一旁的报告厅内,木色装修风格覆盖整个大厅,不过目光所及的原木色却是“假木头”。原来为了实现使用效果与安全性能统一,施工团队采用了铝板转印工艺,在金属铝板上印刷出木头的颜色和花纹。由于装饰材料有造型要求,技术团队将预制的精度控制在近乎“0”毫米的误差,并进行预拼装无误后才送到现场拼装。项目负责人说:“原来报告厅的净空达8米多,我们新增了新风系统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将层高压缩至6米。为了尽量减少压缩净空带来的视觉压迫感,我们还采用双曲面的屋顶设计,弧度的屋顶无形中拉升了视觉高度,同时搭配铝板的树状生长造型,增强整个报告厅的净空感,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在森林中的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