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司在东坝车辆段举行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            ■记者 马丹丹/摄

   穿梭在城市中的地铁究竟是如何驾驶的?目前已经实现的全自动驾驶又是如何实现的?10月31日下午,北京地铁公司在东坝车辆段举行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带领观众走进北京地铁首个全自动驾驶培训基地,了解地铁公司“1+N”实训基地体系创新应用成果。

  “这是一套全自动运行模拟驾驶器,参照3号线、12号线真实车辆设计,能够模拟设置车门、牵引、制动、辅助等车辆故障及应急联动类故障。”讲解老师向观众介绍着培训设备。东坝车辆段实训基地作为北京地铁8个专业级“N”实训基地之一,于2024年9月底正式建成投用,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实训基地也是地铁公司建设的首个全自动驾驶培训基地,设置大小场景800余个,实现全自动运营模式全场景教学培训。

  记者在现场看到,实操培训方面几乎“分解”了整个地铁系统,一比一还原的地铁司机车厢,完全可以正常开关的车门……北京地铁公司综合培训部的齐超介绍,基地分为理论教学和实操培训两大区域,理论教学区设7间教室,可同时容纳560人培训;实操培训区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可满足184人同时培训。按专业特点设置的综控、乘务、检修、站务、设备综合巡检、通用安全等六大实训区共可设置突发情况处置点1730个,为员工提供全方位、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同时,覆盖8个实训岗位,在目前投入使用基地中,覆盖的实训岗位数量也是最多的。该基地自启用以来,已开展单点课程培训3000余人次。

  在地铁司机的模拟系统前,记者体验了地铁驾驶的“第一视角”,“目视前方的同时,要注意出现在正线上的任何细节,比如中间有黑点,你就要警觉这是不是侵限障碍物……”讲解老师表示,该系统涵盖了百余种在地铁驾驶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场景,锻炼了司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北京地铁公司自2023年起统筹谋划“1+N”实训基地战略布局,目前已构建完成以1个公司级综合实训基地为核心、8个专业级基地为支撑、130个一线实训点为补充的覆盖全业务链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平台。

  朱辛庄实训基地作为“1”核心基地,依托朱辛庄车辆段升级改造而成,具备日均容纳1580人次培训能力,实现了规模、技术、体系三大突破。8个“N”实训基地各具特色,全面覆盖乘务、综控、检修、站务、供电、通号、机电、线路等设备专业实训需求。各基地还配备了由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组成的专兼职内训师队伍,涵盖12个专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员工全生命周期培训档案。针对一线员工工作点位距离主实训基地较远的情况,公司同步完成130个“n”实训基地建设,将培训送到基层岗位。这些基地配备车门实训教具、模拟驾驶器等设备,让员工可利用零碎时间便捷参训,切实提升实操能力。

  “1+N”实训基地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地铁员工的应急处置、协同作业能力。后续,公司将继续完善实训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首都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