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智能监测设备进行调试。 ■企业/供图
近日,由首发养护公司承建的延崇高速松山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完工。这不仅是响应公路养护现代化、信息化需求,落实预防性养护的重要举措,更标志着这座串联北京、河北两地的桥梁成功迈入“智慧感知、精准守护”的全新发展阶段,有力推动了交通领域智慧化转型。
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松山大桥曾面临传统养护的诸多痛点:人工巡检覆盖有限,高空、沟壑等危险区域排查困难,隐患发现滞后于病害发展。本次工程在桥梁关键部位布置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裂缝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100余套智能装置,这些装置如同遍布桥身的“神经末梢”,24小时捕捉桥梁位移、应变、震动、裂缝等结构关键数据,经北斗系统精准定位后实时传至云端平台,通过对既有监测数据分析评判,实现对结构安全状况的评估,给出桥梁管养处置的相关预防性养护建议,为制定合理、主动、预防性的养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有效降低大桥全寿命期的运营养护成本,最大限度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
据了解,与人工巡检相比,智能监测实现全域实时覆盖、精度升级、响应提速三大突破,单次全桥监测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小时级,更是能捕捉0.01毫米级结构变形,精准识别桥梁隐蔽病害;同时,系统通过分级预警机制,异常情况自动推送至管理端与微信小程序,可做到快速响应、精准定位,提高维修效率。
从人工跋涉到智能感知,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松山大桥的智慧转型,正是交通领域数字化升级的生动缩影。这不仅为松山大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智慧安全屏障”,更向行业展示了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清晰路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