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织就轻纱,深秋的寒意漫过北京怀柔北部山区。在首开集团对口帮扶的怀柔区宝山镇养渔池村,蜿蜒的山道间却涌动着一股暖流——一场为山村老人纾难解困的爱心义剪活动,正在村中的“同心亭”里温情开展。
10月的一个周六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利军、刘明便带着理发工具,和首开集团司机班的刘凯、张帅,还有同事周永超、高峰一同出发。他们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驱车向养渔池村赶去。一路上,雨水打湿了车窗,山路蜿蜒曲折,但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到村里,让老人们能早点理上发。
抵达村子后,一行人与驻村多日的第一书记郭进军,便直奔此次义剪的“主阵地”——“同心亭”。这座由首开集团同信分公司捐建的小亭子,早已成为村里传递温暖的“爱心站点”。当天,亭前挂起了“义剪‘发’力,为村中老人‘焕’醒幸福”的横幅,简单的布置里满是心意。
细雨中的养渔池村格外清冷静谧,“同心亭”内却热闹又温暖。得知城里的理发师要来,老人们早早便相互转告,拄着拐杖、揣着板凳,陆续来到亭中排队。82岁的王大爷坐在长椅上,看着前面刚理完发的邻居,精神了不少,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这雨下得出门难,正愁头发长了没人剪,没想到首开的师傅们直接上门了,真是贴心!”赵利军和刘明两位师傅立刻投入工作。他们一边熟练地围上围布、拿起剪刀,一边和老人们唠着家常。“张大妈,您这头发想留短点还是稍微修修?”“李大爷,天凉了,头发剪得利落点,方便戴帽子。”剪刀上下翻飞,碎发轻轻飘落,不一会儿,原本有些凌乱的头发就变得整齐清爽。老人们对着随身带的小镜子照了又照,满意地连连点头:“手艺真好,好看、精神。”
考虑到村里有几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两位师傅还主动提出上门服务。他们扛起工具箱,踏着湿滑的石板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挨户走访。在90岁的老党员孙奶奶家,看着师傅们冒雨上门,孙奶奶感激地说道:“你们这么远来,还特意跑一趟,真是把我们当家人啊。”理完发后,孙奶奶拉着师傅的手,非要留他们喝杯热茶再走。
从清晨到午后,两位理发师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剪刀,他们连续为60余位老人理完了发。“老人们出门不方便,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手艺帮点小忙。”面对村民们的感谢,赵利军朴实地说:“能为他们做点事,看着他们开心,我们心里也暖和。”一旁的刘明也连连点头:“只要村里有需要,我们还来。”
天气越来越寒冷,却冲不散“同心亭”里的暖意,更浇不灭首开人帮扶群众的热忱。一把剪刀、一份坚守,这场雨中的义剪,不仅解决了山村老人的“头等大事”,更将首开集团对帮扶村的牵挂与关爱,送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从捐建“同心亭”到上门义剪,从派驻第一书记扎根乡村到发动职工奉献爱心,首开集团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份跨越城乡的温暖,正化作涓涓细流,滋养着山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也书写着国企帮扶的动人故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