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艺团复建十周年双专场演出现场。 ■企业/供图
近日,“曲韵十载 艺润京华”北京曲艺团复建十周年双专场演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圆满落幕。两场演出以“曲艺大会”与“相声大会”为核心,汇聚三代艺术家以及南北曲种精华,用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艺术盛宴,为京城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七十余载的文化传承之旅。
自1952年建团至今,北京曲艺团已走过七十余载春秋,而复建十年更是深耕传统、拥抱创新的关键阶段。作为北京演艺集团九大院团之一,北京曲艺团充分发挥“小快灵”优势,既扎实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创排众多优质原创作品,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履行了文艺为民的使命担当,是市属文艺院团坚守初心、深耕主业的生动缩影。
此次双专场演出名家汇聚,既是十年成果的展示,也是全国曲艺界交流互鉴的盛事。北京演艺集团将继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支持各院团守正创新,推动传统艺术与当代市场有机结合,为首都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作为复建十周年首场重磅演出,曲艺大会以“多元曲韵”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一幅全国曲艺艺术的全景画卷。北京曲艺团的经典保留曲种——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以醇厚唱腔勾勒时光流转,西河大鼓《一百单八州》用铿锵节奏演绎历史豪情,北京琴书《礼尚往来》以幽默故事讽刺无礼行为,传递知礼守礼的道理。单弦表演艺术家张蕴华带来的单弦《什刹海的传说》则以京味儿语言讲述老城故事。此外,团内年轻相声演员的参演也为演出注入了新鲜活力。
与此同时,特邀的数位艺术家们也尽展技艺,四川评书《张松献地图》以“散打”式幽默解构三国风云,绍兴莲花落《我心中的党》用方言韵味传递红色情怀,河南坠子《坠坠琴音话三国》以浓厚的地域乡音说唱三国,二人转《过河》则以明快歌舞点燃全场气氛。这种“京味儿为魂、南北共融”的编排,不仅展现了非遗艺术的多样性,更搭建起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
目前,北京曲艺团正以十年为新起点,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探索传统曲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路径,让琴鼓之声在新时代的文化沃土中持续回响。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之约,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中,蕴含的是对非遗艺术的珍视,更是对文化传承者的礼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