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联洁达在冯家峪村开展街道清淤工作                               ■记者 周宇杰/摄

   8月2日中午12时,张红军接到市城管委紧急任务,密云区大城子镇急需清淤支援。“带齐设备,半小时出发!”他在抢险应急微信群里敲下这行字时,队员们刚准备吃午饭。14时30分,载着高压水车、扫路车、以及挖掘机、铲车等各类机械设备的车队抵达密云大城子镇现场,在了解现场情况和任务重点后,不到30分钟,项目部全体人员就投入到街道清淤工作中。

  清淤现场的“战术”是张红军多年抢险总结出的经验。“必须从中间向两边推,边沟是关键。”他蹲在泥泞里给队员示范,手掌在地面划出弧线,“这就像给街道‘洗澡’,得顺着水流方向,不然淤泥又会倒灌。”在大城子镇,10余厘米厚的淤泥结成硬块,他调来4台高压水车,每台装载20立方米清水,对着路面反复冲刷。“一遍不够就十遍!”他站在水车旁盯着水压表,直到最后一片地砖露出原本的颜色。8月5日,他们仅仅是清扫6公里街道和一座桥洞,就用掉了800立方米水。“为了能及时补水,我们专门带了4台大功率水泵,直接从河中取水,20立方米的水车基本15分钟即可灌满。”

  队员们的驻地在数公里外的临时安置点,每天收工后,车队要在仅容一车通行的山路上摸黑颠簸。回到驻地往往接近21时,简单就餐后,张红军还要开个短会,复盘当天的工作,规划次日的路线。等他躺到行军床上,常常已是午夜12时以后。而清晨6时,他的身影又会出现在集合队伍的最前面。

  8月8日清晨,密云的雨终于停了。张红军站在冯家峪镇刚清理干净的街道上,望着远处渐渐露出轮廓的青山。“能奋战在救援抢险一线,对于我们‘首都养路人’来说,是一种幸福,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