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观众在京城机电展区前驻足参观                                   ■记者 张军/摄

   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的展馆内,作为首都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京城机电携旗下配天机器人、中航迈特亮相展会,以一系列自主研发的硬核科技产品,生动诠释了京城机电智能制造的深厚实力与未来发展图景。

  京城机电展区内,观众或俯身细看展台内晶圆机器人的优雅动作,或围在焊接区惊叹于AI的自主决策能力,或在3D打印的复杂构件前流连忘返。热烈的讨论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与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交织在一起,气氛持续高涨。

   晶圆机器人    守护芯片制造的“玻璃心”

  您的手机、电脑,家里的智能设备,其核心“大脑”——芯片,都始于一片脆弱而精贵的圆形薄片:晶圆。这片高纯度单晶硅,堪称半导体世界的“基石”。然而,它却如“玻璃心”般娇贵,一粒微米级的尘埃或一丝划痕,都可能导致整片价值不菲的晶圆报废。搬运它,是一场对精度与洁净度的极致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配天机器人于2023年底开始战略布局晶圆机器人市场,历时两年多,自主研发了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和真空晶圆传输机器人,并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在模拟的无尘车间展区,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如同一位训练有素的“隐形信使”。其独特的双臂设计,配合自研伺服电机和精密的运动控制算法,让它即使在高速运行时,托盘上的晶圆依然纹丝不动,重复定位精度达到惊人的0.05毫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前道工艺,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作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为半导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对围观的观众解释道。

  而它的伙伴——真空晶圆传输机器人,则深入到了芯片制造最核心的“真空密室”。在这个连空气分子都嫌“碍事”的极端环境里,它化身沉默的“机械舞者”,机械臂在真空环境下优雅舞动,直驱电机闭环控制配合自研轨迹算法,实现超平稳传输。它还搭载自动纠偏功能,可实时检测并纠正晶圆偏差。最令人惊叹的是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抖动抑制技术——振动值小于0.1克。“想象一下顶级跑车过减速带和婴儿摇篮的差别,”索利洋指着实时监测屏上的数据对比说,“这意味着晶圆在传输中更安全,良品率更高。”凭借微米级的定位精度和超凡的洁净等级,确保宝贵的晶圆在复杂的工艺流程中毫发无损、安然流转。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半导体核心装备领域拥有了坚实的“中国手”。

   “绎焊智能体”    焊接机器人有了“大脑”

  焊接,这门传统上依赖老师傅“手感”与经验的技艺,在配天机器人的展台上被彻底颠覆。搭载了“绎焊智能体”的焊接机器人,不再是只会重复固定动作的机械臂——它拥有了“最强大脑”,使焊接从“体力活+经验活”转变为“智慧活”。

  “以前调试机器人焊接新工件,没有半天的编程调试可不行,现在,看我的。”只见索利洋拿起一个类似“麦克风”的手持设备,走到一个形状复杂的钢结构件旁。他没有敲代码,只是在需要焊接的缝隙附近轻松一指、一点。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搭载3D视觉的机器人“眼睛”瞬间捕捉到信息,控制器内的“AI大脑”(基于深度学习的绎零OS系统)飞速识别焊缝特征、规划最优路径、匹配最佳参数。几秒钟后,机械臂自动启动,焊枪精准移动,即可开始焊接,全程无需人工示教和反复校正。

  这个手持设备就如同工程师的“魔法棒”,指哪打哪,复杂工件也能即采即用,调试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它就像给机器人装了个“老师傅”的经验包,自己会思考、会学习,质量还更稳。这样的特性使它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船舶、重型设备等重工业领域钢结构件的“多品种,小批量”焊接场景。

   中航迈特MT400M:“金属微雕大师”    塑人形机器人“轻钢侠骨”

  人形机器人要像人类一样灵活运动,其内部复杂精巧的骨骼结构是关键,也是制造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在京城机电展台中央,新一代MT400M金属3D打印设备正静默地施展着“造骨魔法”。旁边陈列着它打印的机器人胸腔连接件、手臂构件和腿部金属件,结构精巧复杂,宛如艺术品。

  这台先进的“金属微雕大师”,以高纯度金属粉末为“墨”,以精密的激光束为“笔”,在计算机的精准操控下,一层一层,如同编织般将复杂无比的结构件从数字模型变为现实。它突破传统加工的限制,能够轻松“打印”出传统机床望尘莫及的异形曲面、镂空网格和内部流道。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所赋予的“轻量化神力”。借鉴自然界中鸟骨中空却异常坚固的原理,MT400M能在保证甚至提升部件强度的同时,通过精妙的拓扑优化设计,去除所有非受力的冗余材料。“就像给机器人锻造了一套既强韧无比又轻如鸿毛的‘轻钢侠骨’。”中航迈特区域销售总监陈帅形象地比喻道,“轻量化对动态性能至关重要。3D打印可以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精准‘减重’,显著降低惯性。帮助机器人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反应更灵敏。”

  “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智能制造的硬核实力和自主创新的决心。”京城机电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滕明智坚定地表示,“晶圆搬运机器人完全实现了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是保障半导体芯片生产制造装备的产业链安全的关键一步。绎焊智能体‘让机器人懂得工程师所想’,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真正应用生产一线,解决了先进技术落地基础制造业应用的关键痛点;金属3D 打印方案为未来机器人结构优化减重、节能降耗等性能提升开辟了新的空间。这些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开发与推出,体现了京城机电协同创新、深耕核心原创技术的战略定力,京城机电将持续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