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背景下中药制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基础
(一)百年老字号企业的红色基因传承与文化自信构建
中药制造领域的百年老字号,如北京同仁堂、昆药集团、国药中联等,兼具红色传统基因与工匠精神,其文化资源有助于培育职工文化自信。老字号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实践将“红色血脉”融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老字号提供制度支撑。建议党支部协同工会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文化讲堂及实践基地建设,增强职工对企业历史文化认同,构筑精神纽带。
(二)新时代国企改革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契机
新时代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引入混合所有制、重组优化等举措,为中药企业带来组织结构与管理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改革过程中,职工面临身份、效益、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思想易波动,传统政治工作面临挑战;同时,改革为党建创新提供了契机,例如在混改平台设立党组织、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机制。建议利用企业改革契机强化党支部服务功能,将改革红利转化为职工获得感,并借此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确保改革有温度、有保障。
(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作风转型路径
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起施行,强调反“四风”,倡导务实清廉。各地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化执行,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驰而不息正风肃纪”“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中药企业而言,可推动机关化作风向服务型作风转变。党员干部应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实日常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控制、简化会议流程、杜绝报表主义等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专项作风教育、实施问效考评,引导职工树立“干事创业”“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的工作作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公信力与实效性。
二、党建引领下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中药制造企业应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模式,构建“一表统管、一图导航、一链协同”的党支部制度集成体系。具体而言,可建立“党务管理数字图谱”,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谈心谈话、主题教育等工作环节嵌入OA平台,推行“流程图+责任人+预警机制”的闭环管理。借助AI语音识别和行为反馈系统,动态监测“三会一课”质量,实现会议纪实“留痕可查、过程可追”。同时,以“党务+业务”双轨制度推演为主线,制定“六个一”制度日常任务包,即一周一谈心、一月一点评、一季一述职、一年一体检、一事一追责、一岗一清单,真正让制度“长牙带电”,让党支部“强筋壮骨”。
(二)推动党建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创新
面对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墙上挂口号”的层面,而要深度嵌入企业核心流程。党组织可试点“红色指标嵌入法”,将质量控制率、能效比、产能利用率等硬指标纳入党支部考评维度,通过“红色仪表盘”系统每日进行动态通报,实现党建与绩效共振。同时,建立“党建+工艺革新”实验室,由党员专家牵头,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以“党课即研发会、讲稿即解决方案”的模式,开展攻坚创新活动。推进“政治素质+操作技能”双维度培训营建设,培育一批“能上讲台、能下车间”的复合型党员。通过打造“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现场上”的模式,实现从政治引领到价值创造的全链路转化。
(三)构建人才强企战略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人才是企业振兴的第一资源,思想政治工作要迈入“全员育人”的新格局。企业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由党支部牵头,联合研发、生产、人事、安全等多部门设立“岗位育人五级模型”,即新员工引导期、成长期、突破期、骨干期、专家期,每个阶段匹配专属的政治教育内容与评价机制。创新“数字档案+成长路径图”模式,动态记录每名职工的政治表现、成长节点与荣誉轨迹。推动“党课进班组、团课进夜班、微课上云端”,开发“云上思政地图”,借助可视化平台展现教育成效。同时,对接高校思政资源,建设企业“思想政治联合实验室”,探索将中华传统药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教育路径,塑造“有信仰、有技能、有温度”的药工群体。
三、中药制造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优化与机制保障
(一)发挥工会组织在职工思想动态引导中的协同作用
工会不仅是职工利益的代表机关,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应打破“工会活动就是组织文体活动”的惯性思维,构建“工会—党支部—人事”三方联动的职工思想监测机制。具体路径包括建立“职工思想状况周反馈制度”,依托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及时汇总员工情绪、价值偏差、生活困扰等动态情况,并通过“思想温度计”电子表单系统进行分类预警。工会可设置“红心驿站”心理关爱中心,依托党员心理志愿者、小微心理课堂开展个性化辅导服务。创新推行“岗位荣誉积分制”,将参与政治学习、劳动竞赛、志愿服务等行为纳入年度“思想表现档案”。通过构建多维度“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体系,激活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神经末梢”。
(二)建立“三会一课”+企业文化传播的融合推进机制
中药制造企业可构建“党课+厂训+岗位故事”的融合课程体系,将中医药工匠精神、药德传承、质量守则等元素嵌入党支部生活。在实施路径上,可推行“支部+车间”双重嵌套制,在生产一线设立“流动讲堂”,推动党课内容与班组案例深度融合。例如,将“质量事故反思”转化为警示教育党课,将“先进药工事迹”编制为班组故事包,实现理论与实践共振。机制保障方面,搭建“文化因子追踪系统”,对员工参与文化传播、参与组织生活的频率、评价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构建“文化育人看板区”,动态展示党支部文化成果,真正实现“三会一课”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转变。
(三)探索“互联网+党建”背景下的数字化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
面对数字时代职工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迈向“数智化重塑”。建议构建“云上红色工作坊”平台,融合学习、互动、激励三大模块,实现“线上点单、智能推送、积分激励”的闭环管理。该平台可对接企业钉钉、企业微信、ERP系统、OA平台,设立“红色播报”专区,实时推送政策要点、红色故事以及生产一线先锋事迹。引入AI语义分析技术,监测员工学习参与度与情绪偏好,智能推荐个性化党课与互动话题。创新打造“党建元宇宙试验区”,通过虚拟党支部、仿真生产场景,让党员在VR中完成模拟决策与情境任务。在机制保障方面,设立“数字党建运营专岗”,明确平台数据归属与隐私管理责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会场+课件”模式向“系统+生态”模式的战略升级。
四、结语
在新时代党建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中药制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组织形态重构、职工结构多元化以及文化引导转型等多重挑战。本文以新时代党建要求为核心指引,结合老字号企业文化、国企改革实际以及职工思想状态的新变化,系统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基础,并从制度构建、路径拓展、技术赋能等维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创新机制。实践表明,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机制驱动、文化育人、数字协同,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与工会、行政、科研等部门的融合共建机制,探索“党建+人才”“党建+生产”“党建+文化”等多维协同路径,构建具有中药行业特色、时代特征、实践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国药振兴与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支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