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作为国企,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发挥“顶梁柱”作用,更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培育时代新人方面走在前列。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队伍稳定。因此,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研究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加强科技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应对复杂环境挑战。全球化进程使世界更加开放包容,思想文化交流互鉴交融更趋活跃。“互联网+”时代,信息采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流信息和非主流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宣传形势纷繁复杂,需要我们用更加坚决有力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应对各种问题的“稳定器”“压舱石”。
凝聚职工发展力量。科技公司必须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依靠先进的装备和技术管理,另一方面要激发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开展好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新创造活力以及攻坚克难的决心,将职工的思想认同转化为落实行动、干事创业的动力,让职工更好地为企业攻克发展难题、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在国有企业密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关键途径。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职工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确保党在企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更加牢固;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疏导职工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夯实群众基础。
二、当前科技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对照新时代要求,在以下方面仍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
方式方法与载体创新相对滞后。对新形势下职工思想行为特点,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兴趣点、接受习惯研究不够,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育载体和话语表达。线下活动开展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覆盖全体,尤其是倒班、外勤等岗位的职工。
内容供给与时代需求契合度不足。部分教育内容未能紧密结合本企业、本行业、本岗位的实际进行有效转化和具象化阐述,理论宣讲与企业实践、职工关切结合不够紧密。对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职业发展通道、薪酬福利、工作压力、社会公平等)缺乏及时、深入且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和思想引导。
三、加强新时代科技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路径与对策
深化内容与形式创新,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一方面坚持理论武装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特别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联系实际接地气,在企业发展战略谋划部署、改革推进落实、职工群众思想困惑等方面,把道理讲清讲透,把大道理转化为身边小故事,把主题道理转化为岗位具体事例。另一方面要突出分层分类,抓实教育培训,学出尽知、用出自信,通过提炼新时代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人格魅力,讲好身边的精彩人生故事;巩固和用好传统阵地(宣传栏、内部报刊、班组学习),大力拓展线上阵地,“两微一端”增加职工思想政治学习次数,打造线上线下融会贯通、互为补充的“大思政”教育矩阵;少灌输多沟通、少说教多启悟,创新宣讲形式,稳固实现从职工受众到主讲的转变,广泛开展互动研讨、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因地制宜举办工会大讲堂、主题谈心会、技巧大比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行。
推动深度融合,服务企业中心大局。要坚持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摆在首位,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之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攻坚精神教育,助力完成重大项目攻关;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确保安全生产;加强成本意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推动提质增效、实现精益管理;针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及产学研协同合作,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稳定人心,凝聚人心;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为科技创新营造宽容失败、容错纠错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方式,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站在生产经营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当好表率,带头冲锋,带头对标赶超、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强基层政工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第一,优化队伍结构,健全党务政工干部与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培养机制,从优秀生产经营骨干、技术能手、优秀青年党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二,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培训的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形势政策、企业管理、心理学、沟通艺术、新媒体运用、网络舆情引导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岗位练兵等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政工干部实战本领;积极组织政工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及时掌握最前沿的一手情况。第三,完善激励关怀机制,打通政工干部的职业发展通道,在薪酬待遇、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关注政工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关爱其思想,关心其工作,关照其生活,让政工干部有荣誉感、归属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