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呈现出隐蔽化、复杂化、国际化等新特点。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价值观念交流交锋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长期面临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抵御渗透的艰巨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本文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禹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下属基层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为例,针对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该基层党组织构建了“政治引领—价值培育—阵地巩固—文化赋能—协同治理”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开展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实践方案。

   一、基层党组织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潜在风险

  基层党组织青年职工思维灵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这为青年职工创新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也给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潜在风险,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

  青年职工高度依赖社交媒体,普遍通过算法推荐机制获取信息,长期接触同质化内容,致使认知视野受限。这种由海量同质信息、算法推荐所导致的“茧房效应”削弱了部分青年职工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尤其是压缩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触渠道,进而形成认知盲区。

  错误观点常常以“段子”“梗图”“短视频”等娱乐化形式进行传播,通过情感共鸣而非逻辑论证影响青年职工。这种“糖衣炮弹”式的渗透方式更具迷惑性,增大了识别和抵御的难度。

  青年职工虽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他们容易陷入“标签化”“情绪化”的片面认知,难以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本质。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及时。线上组织生活与线下思想教育衔接不畅,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真空地带”,进而影响凝聚力建设。

   二、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组织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组织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同向发力,积极构建“政治引领—价值培育—阵地巩固—文化赋能—协同治理”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为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应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党支部对意识形态工作要负主体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任务的统筹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把控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党支部要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党支部意识形态研究报告、会商研判、季度情况通报、风险防控、管控处置等工作,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强化价值培育,不断增强主流思想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支部一是注重抓好理论学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青年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促进其在基层全方位地深入和拓展。二是注重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党建教育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和警示教育视频等,通过多元整合的方式,促进线上和线下、传统与现代手段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青年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三是注重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职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他们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强化阵地巩固,努力营造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近年来党支部注重开发运用网络媒体平台。善于开发、利用、建设和管理微信、QQ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用中国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提高舆论引导力,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青年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在企业基层有序传播。二是抢占网络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党支部利用网络新媒体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现青年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给予青年职工充分表达和发声的机会,引导基层职工客观、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问题。三是注重加强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阵地建设,从源头上阻断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不良传播路径,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导向,营造清朗、绿色、文明的网络空间,为企业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强化文化赋能,切实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文化自信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支部在日常意识形态工作中注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引导基层青年职工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滋润心灵,深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和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方式,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支部还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青年职工能有效抵御落后、不良文化的冲击,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坚守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支撑。

  强化协同治理,积极构建意识形态一体化工作格局。新形势下构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一体化格局,要在全面把握职工意识形态状况的基础上,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在上级公司的领导下,党支部强化书记负责制,明确分工、细化台账,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共同管理、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大格局。健全育人工作体系,搭建涵盖工作育人、学习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的育人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与此同时,细化在各个育人要素中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环节,明确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守好各个“小阵地”,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全方位推进、全员参与,最终促进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序、有效且深入地开展。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而言,人民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实现的实践主体。对企业而言,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文化方面夯实根基、在实践方面把握现实基础、在价值维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筑牢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根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更要压实主体责任,构建“书记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切实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确保基层全体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持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