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施工中的中国杂技艺术中心                                    ■记者 董一鸣/摄

        “3、2、1,起吊!”一声指令传来,塔吊稳稳升起缠满红绸的钢梁,拼上“八宝盒”的最后一根骨架。近日,中国杂技艺术中心迎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的重要建设节点。这座已具雏形的崭新的艺术殿堂,日后将成为中国杂技艺术展示交流的核心平台。

        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建筑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大型综合剧场是北京地区第一座专业的大型杂技剧场,观众厅巧妙运用八边形的几何形态,结合环幕系统营造出沉浸式观演环境。剧场外观设计以中国传统“八宝盒”为灵感,造型八面玲珑,精雕细琢,寓意杂技艺术之精巧精美,西北侧建筑取意“百巧匣”,寓意中国杂技艺术中心蕴含百技之巧。“剧场内有1个1950座的大型综合剧场、1个800座的小型剧场、1个300座的多功能剧场,预计于2027年落成。”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800座的小型剧场结合北京曲剧、戏曲等北京地方戏的表演特点,打造出具有传统文化意境的特色演出空间。

        “杂技表演方式复杂,需要用到很多大型设备,所需场地和功能也更加多样。”北京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为保证演出效果,剧场设计挑高较高,这也给施工带来很大挑战。为此,项目部在合理设计钢结构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钢网壳和异型幕墙体系满足了高空表演的使用需求。

        据了解,中国杂技艺术中心项目室内所有大空间区域均设置了多层吊挂钢结构,在满足舞美、声光幕景和声学要求的同时,营造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小型剧场舞台采用“品”字形布局,日常的练功房与排练厅采用的钢结构形式实现了多个大空间的叠层布置。在此“落户”的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和北京市曲剧团未来将围绕新剧场空间,深度挖掘更为丰富的艺术展现形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以更加扎实的脚步推动杂技、北京曲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稳步推进的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日前攻克建筑难题,建成国内首例并联式“振震双控”系统。北京歌舞剧院项目位于朝阳区双井桥东南角,紧邻7号、10号双线地铁线路以及双井地铁站。每日不间断运行的地铁隧道距离剧院不到6米,而剧场对室内隔音降噪和振动控制要求极高,没有演出时,噪声须控制在35分贝以内,比保证人类入眠的45分贝标准更为“严苛”。并联式“振震双控”系统的成功应用,有效控制了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为今后演出以及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民族乐团的日常排练提供了安静专注的环境氛围。

        从双井桥畔到经开区、大兴区,“三大新剧场均位于长安街以南,它们将为北京南部地区的文化生活和消费提供新的场所。”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武晓南说,“以演艺地标为支点,我们期待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能被进一步带动,进而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搭建更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