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安装阳光保险金融中心幕墙 ■记者 董一鸣/摄
东三环外,央视总部大楼南侧,由城建集团施工的阳光保险金融中心项目结束主楼幕墙施工,工人们正在进行裙房双层幕墙的结构安装。
从2015年开始至今,这座CBD在施最后建筑终于将迎来全面亮相的时刻,预计项目今年底达到交付条件。看似如同莲花盛开的建筑造型背后,是诸多看不见的施工保障技术方案,让工程建设实现内外双轮驱动高质量建造。
耗时4年压住地下水
CBD地区原为古河道,地下水较为丰富。阳光保险金融中心作为整个区域内在施的最后一个项目,地下水带来的难题绝不仅仅是解决建筑下面的“一亩三分地”。由于CBD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央视总部大楼、中信大厦、国贸三期等北京地标性建筑和诸多跨国总部大楼集中于此,而且其他建筑都已经完工投入使用。除了本就局促的地上空间,地下施工更给阳光保险金融中心带来极大挑战。
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上摆上各种重物后,水分除了被重物向海绵四周挤压外,就会向未压重物的区域渗透。在CBD地区,已经建成的建筑的自重,将地下水向阳光保险金融中心地下挤压。相比大多数工程排水所需的降水井位列基坑四周不同,阳光保险金融中心的十几个降水井,集中在基坑中心区域,24小时不间断排水才勉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地下水是排不干净的,必须通过建筑的自重和排水同步进行,最终让建筑的自重达到可以压住地下水冲击力的重量,如同给地下水加一个“木塞”一样,才能结束降水工作。
从2015年接手工程开始,直到去年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前,建筑的自重才将地下水压住,需要靠一整栋楼压住地下水,足见施工的难度。
5厘米厚钢板带强健骨骼
阳光保险中心施工现场,硕大的钢结构从地面一直通向顶部。作为超高层建筑,中间需要设置两层设备层,用来安装保障建筑高、中、低区的水电气热等设备设施。
两个设备层分别位于建筑的15层和30层,这两层的层高比其他层高出至少2米。对结构施工而言,2米的高差足以让施工难度翻倍。
由于工程使用了大量劲性钢结构作为建筑骨骼,这种钢结构相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化在于将钢筋变成了“工”字钢。劲性钢结构的强度原比钢筋更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梁柱结构交叉点的连接需要通过穿钢筋并用箍筋勒紧才能达到结构的稳固。设备层的层高较高,无论是梁柱节点的尺寸还是高度,都让穿钢筋的作业高度和辅助支撑难度加大。为提高施工效率,项目使用了一种5厘米厚的钢板带。
这种如同面条一样的扁平状钢板,通过焊接的形式直接固定在“工”字钢上,省去了穿筋和箍筋的作业工序,同时钢板与钢板之间的焊接连接更加稳固,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台阶幕墙让外观更有层次
站在阳光保险金融中心外抬头仰望,建筑的裙房使用的双层幕墙结构造型让建筑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在“莲花芯”,一幢高耸建筑拔地而起,东南和西北两个角的幕墙结构有着独特的造型。项目技术人员将其定义为“扭转收分式幕墙”。这种幕墙的造型如同台阶一样曲折向上,同时幕墙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扭转角度,让整个建筑的外观看上去立体感十足。每一层幕墙之间的扭转角度仅有0.3°的差别,主楼的幕墙共使用了2996块,其中大约2500块以上的幕墙尺寸完全不同。
由于幕墙之间的搭接紧密,尺寸精度要求极高,每块幕墙都经过加工厂的定型制作,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之内才能出厂安装。
整个主楼的幕墙共设计了2.6万张加工图,安装中,更要对照加工图的尺寸在现场使用专用定位设备进行二次矫正,最终幕墙呈现出如同台阶状向上排列的造型,从远处看去,台阶之间的距离几乎看不到,更似鱼鳞的叠合挤压效果。
幕墙的安装还遇到了场地狭小的困难,由于工地的基坑边界与红线最宽不过3米,不具备垂直起吊幕墙的条件。技术人员将幕墙运抵地下的电梯井位置,使用卷扬机和滑轮的组合吊装设备,将幕墙从电梯井吊装至指定楼层,再由工人将幕墙从电梯井移送至结构外围进行安装。
为了保证幕墙吊装不磕碰电梯井的主体结构,技术人员还设置了两条定位滑轨索道,幕墙起吊中被索道卡住,不会四处乱晃,解决了电梯井吊装的安全隐患。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施工专利,将为繁华闹市区高层建筑幕墙安装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