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集团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建设现场                         ■记者 刘偶/摄

        层层通车的“三首层”模式、高速公路直通物流园区的“高进高出”通行效果、全智慧调度的周转效率……1月16日,首发集团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项目(一期)施工现场繁忙一片,现场约600名工人加紧进行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首发集团东南港项目副总指挥蔺凯表示,项目将于今年5月实现外立面亮相,整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项目位于亦庄新城,共分为一期和二期,项目一期总建设面积17.0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4栋冷库、1栋综合调度楼及1栋宿舍楼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据了解,该项目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十四五”交通运输部新基建北京市唯一的智慧枢纽重点工程,项目定位于以冷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化复合型高端物流综合体。

        “项目建设愿景是将项目建成为北京首个可由高速公路直通物流园区仓库的物流港。”蔺凯介绍,智慧物流港是首发集团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重点项目,距市中心15公里、北京国际首都机场30公里、天津塘沽新港120公里,位于京沪高速与北京城市六环路交汇处,并与京沈、京哈等11条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北京市海、陆、空多式联运的重要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智慧物流港首创的“三首层”和“高进高出”设计理念,规划将与京沪高速和南六环的定向匝道相连接,打造层层通车的“三首层”模式。“未来,园区将通过交通平台与高速定向匝道连接,运输车辆可直达仓库各层平台,实现‘高进高出’的通行效果,同时通过系统平台还可进行智慧调度,创新物流动线,疏解交通拥堵。”蔺凯说。

        作为全新建设的智慧物流港,在建设过程中,首发集团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优、能耗低为目标,按绿建三星和LEED金级认证标准将其打造为绿色低碳园区。据介绍,在建造中,物流港将引入能源循环综合利用体系,将能耗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贯穿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同时,本着降本增效原则在前期设计、建设阶段就兼顾后期运营、贯穿全项目生命周期。

        蔺凯介绍,项目不仅将在屋顶全部覆盖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提供绿色的电力来源,同时B1冷库还将采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率先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货物“保温”。相较于传统冷链采用氟利昂和氨等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确保人员和食品安全,其产生的优质热量也可以通过配套热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此外,项目还计划采用智能导航、BIM、物联网、多系统联动等顶尖技术,解决传统物流园区面临的环境污染大、资源能耗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形成车少、人少、垃圾少、经济效益高的智慧物流供应链。

        在4栋冷库中,位于项目最北侧的A3冷库与其他3栋冷库有所不同,它率先采用地上地下通体库式设计,全高30米,内部货架全部采用全自动智能立体货架,所有货架均可自由调节尺寸,且码货机器人可智能选择最佳码放位置。蔺凯表示,未来物流港建成后,将与马驹桥服务区实现联动,打造“物流+商贸”多场景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