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集团举办“中轴线上的首开人”读书分享会                      ■记者 周宇杰/摄

        “在修复琉璃构件时,除非损坏严重或者缺失,才能补配或更换新的,大部分老琉璃构件还可以用,就清理干净,修补好,继续使用……”这段文字摘自《中轴线上的首开人》一书,描述了当年首开集团修缮北海公园古建筑的情形。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首开集团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联合组织举办了“中轴线上的首开人”读书分享会。这既是首开集团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主题教育的一次特色举措,也是建设“书香首开”的生动实践。

        据悉,图书《中轴线上的首开人》是首开集团结合中轴线申遗,与有关单位一起合作出版的图书。图书选取20个项目,叙述了首开集团在近几年参与中轴修缮及维护的匠心故事。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中轴线上的首开人”有声书同时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正式上线,旨在通过视觉、听觉及传统的阅读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以及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意义。

        “每天早晨不到7点,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毕晶晶会准时出现在大学夹道胡同的办公室里,当她一次次在胡同里奔走忙碌,时常感觉自己穿越回了20 多年前骑自行车上下学在胡同中穿梭的情景……”当天,全国知名演播艺术家晏积瑄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中轴线上的首开人》书中一段章节,首开人奔忙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画面逐渐展现。“《中轴线上的首开人》一书中每个故事都是从点滴讲起,那些看似小人物的举动却充满着伟大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又映射出首开的企业精神。”晏积瑄说。

        《中轴线上的首开人》书中人物代表伍宏京分享了他从新建转做古建的心路历程。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集团高级工程师马炳坚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古建筑的研究,在现场勉励青年工匠,“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必须向老工匠学习,跟着老师傅认认真真学,过去、现在都是如此。”一直以来从事城市规划研究的夏梦晨,立足她所在的行业领域,为读者介绍了中轴线申遗的背景,普及了中轴线及其周边和延长线的地理范围,解读了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保护、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积极作用。

        翻开《中轴线上的首开人》,北京中轴线及周边由首开人参与的重要项目示意图映入眼帘。随着一段段故事娓娓道来、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一呈现,首开人参与轴线修缮保护工作成果及北京城的变迁,全方位展现在朗读者眼前。“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在擦亮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 也改善着老城的人居环境。”乔一泓是一位自由撰稿人。读书日当天,她走进首开书院,聆听了《中轴线上的首开人》一书分享活动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保护性法规先后出台,中轴线上的一些建筑遗存得以腾退、修缮、保护。“没想到,很多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居然出自首开的匠人们,很了不起。”

        据了解,秉承“践行责任,构筑美好”理念,首开集团从挺身而出承担国家最关切的城市建设,到倾心倾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尽职履责,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尚责文化”。在“尚责文化”的引领下,首开集团打造了“尚责书屋”、“首开朗读者”、首开书院等文化主阵地。首开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晓莉表示,作为“城市复兴官”,首开集团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古都文化。策划《中轴线上的首开人》这本书,是首开集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倡议的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也是在中轴线申遗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工作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通过好的策划创意,通过这种多维传播、集结成书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首开保护中轴线及为北京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