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境-与自然共生”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记者 董一鸣/摄
在特制画纸上给动物涂上颜色,通过AI技术将画作动态投影在墙上;脚踏“海浪”沉浸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场景中畅听过去的故事;“按诗索字”再重新排列,通关后可全屏展示花开富贵的万国牡丹盛景图……近日,位于首钢园区东北角,一座曾经用于储存铁精矿的料仓变身为颇具时尚与光影动感的沉浸式体验中心——“瞭仓”。
虽然还是工作日,但是瞭仓内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奇境-与自然共生”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厅内并不安静,三三两两的家长带着孩子在现场体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我们这个艺术展采用沉浸式体验技术,通过光与影的结合,让身处其中的游客能够体验到美轮美奂的逼真场景。”项目负责人说。
走进一层展厅,四周的墙壁、地面都被各种光影图案覆盖。脚下踏“浪”前行,置身中国历史故事的环境中,沉浸式在这里也通过科技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比如我们的故事中有一个是‘夸父追日’的场景,游客可在墙上触摸,屋内的红外线会识别手部动作,在手触摸的墙体上出现电子火苗,成为展区的一大亮点。”现场工作人员说。
对瞭仓而言,沉浸式的核心是互动性。位于二层的动物主题展区,孩子们可以在专用画纸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涂上颜色,随后通过AI识别系统可将自己涂上颜色的动物以动态形式投影到墙上。
三层展区以植物为题,除了地面和墙面的光影花朵外,现场还设置了部分仿真花作为拍照打卡的绝佳位置。而三层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两个展厅之间通过原本料仓结构进行连通。走在连通的走廊里,两边弧形金属料仓的斑驳向游客们讲述着昔日首钢钢铁生产的历史。
穿过走廊,来到了另一个互动展厅,游客们可通过徒手触摸的形式将三首打乱顺序的诗复原,待三首诗全部复原后,现场将展示一幅花开富贵的万国牡丹水墨画。而在舞狮互动系统展示区,通过敲击房间中间的装置,根据声音大小和频率可以让舞狮在墙上跟着节奏上下跳跃和变化大小。
除了沉浸式体验展示外,瞭仓内还设置了公共阅览区、西式简餐区、中餐区,为游客游玩之余提供休息和用餐场所,西式简餐区更是将原有冶金工业设备与餐厅有机结合,坐在其中即可享用美食,还能抬头感受冶金行业的古朴与质感。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游客可通过AI首钢园进行票务预订。
北京自2019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打造包容多元、业态融合、动静相宜、安全便捷的“夜京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夜间消费需求,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瞭仓也紧贴“夜经济”工作,每周五至周日下午16点30分至21点30分还将在室外场地设置夜市、演出,其中包含了多项京韵非遗项目展示,更有潮玩、手伴、手工等文创产品,以及老北京毛猴、风车、拉猫、木雕、拉洋片等非遗手艺人现场展示,打造京西时尚文化“夜经济”品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