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西白莲峪村“屾林密境”民宿 ■记者 董一鸣/摄
盛夏的密云区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风景如画。村庄被深山环抱,山间云雾滋润着成片的坡地,也供养着满山坡的盎然绿意。2018年,这里曾遭遇一场大雨,全村大面积受灾。北控集团村企帮扶托起了这里重生的希望。5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发展起了旅游,成为“盛开在长城脚下的莲花村”。
从去年开始,北控集团的帮扶沿着白马关河一路北上,新增冯家峪镇三岔口村、朱家峪村、下营村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任务,拉开“一企牵四村”的序幕。从精品民宿到特色农业再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北控携手4个村子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深山里建起精品民宿样板间
虽然还未到周末,西白莲峪“屾林密境”民宿已经全部客满。置身山水之间,周边树木郁郁,望出去满眼绿色,冯家峪长城静静守候在不远处。
以前的西白莲峪村靠山吃山,因为土地面积狭小,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农作物,板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经济作物。产量低、收成少,为了生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奈往外走,留下老人、孩子,美丽的小山村人气越来越不旺。
自2018年5月以来,一揽子帮扶措施接踵而至。北控集团先后开展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医疗健康服务、打造精品民宿等一系列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00余万元。2019年底,西白莲峪村实现全面“脱低”;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三星级民俗旅游村。
扶贫只是“输血”还不够,如何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能力?长城脚下精品民宿成为北控集团为村里量身打造的一剂良方,通过与村集体签约,北控集团将常年闲置的老民居盘活利用,改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民宿庭院,还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参与,唱起乡村休闲游的大戏。
国企帮扶、社会资本参与、村民受益的精品民宿发展模式,成为冯家峪镇乡村振兴的样板。2021年,结合西白莲峪村的自然风貌,精品民宿7个院落和2个接待服务区投入运营。按照“基础租金+利润分成”模式,每年就能为村民稳定增收30万元。
共享农场盘活利用土体资源
去年,北控集团帮扶扩大至4个村。在镇政府的指导下,依托4个村比邻而居的地理优势,北控集团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借助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手段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虽然牵手北控不久,朱家峪村的帮扶已初见成效。从去年开始,北控联手朱家峪村围绕黄土地做足文章,通过打造“共享农场”,提升耕地使用效率,拓展农副产品消费销售渠道,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
据了解,朱家峪村将北控集团各所属单位的采购需求反馈给村内种植农户,指引农户根据需求调整各品种的种植体量及成品规格。“类似于订单式生产,客户想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根本不愁卖。”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说。
村民彭兴利一个月前种下的“西瓜红”红薯秧苗长到了10厘米高。“我们不打农药,只施有机肥,真正的绿色无公害,卖的时候能卖到5、6块一斤,冬天价格都翻倍。”依托“共享农场“,彭兴利去年收益达到了10万元左右。从目前采购意向的统计结果来看,2022年朱家峪村农副产品预计总收入将达到40余万元。
这只是第一步。不久前,朱家峪村景区开发工作启动,标志着朱家峪村全域旅游模式的启动。“我们规划以民宿旅游为中心,打造以自然景观、康养步道、特色农业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环线旅游,从点到线串联起来,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密云区少有的乡村旅游产业综合区域。“北控集团派驻第一书记介绍道。
第一书记连接村企共谋发展
虽然刚到任半年,西白莲峪村第一书记汤付寿谈起村子便滔滔不绝,俨然已是半个村里人。汤付寿是北控集团选派到对口帮扶村挂职人员之一,4位第一书记发挥优势,投身党建强化、产业发展、为民办实事中,成为帮扶中的重要一环。
“本地有机食品,真正无公害,品质有保障,欢迎大家亲自品尝,快快选购,送家人、送好友……”驻村以来,他们成为冯家峪镇映山红农产品销售小分队骨干成员。他们积极销售帮扶村蜂蜜、核桃、五谷杂粮等农产品;发挥工作特长,积极协助村镇大力推进冯家峪镇农产品深加工、线下展销平台、线上电商平台建设等工作,“北控帮扶”消费平台一期已上线测试;开展“送医进村、爱心义诊”活动,西白莲峪村和三岔口村100多名村民切实感受到来自北控的浓浓关爱。
目前,北控“一企牵四村”的帮扶渐入佳境,村里美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游客纷至沓来,新开发项目遍地开花……以绿色为底色,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