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煤总医院学雷锋服务团队为群众进行义诊                                ■企业/供图

        门头沟区清水镇地处北京最西部,距市中心100多公里。这里不仅有海拔1440米的北京最高村江水河村,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藏身大山为这里带来优美风景的同时,却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就医的难题。

        每隔一段时间,镇里就会出现一群“白大褂”的身影。他们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现场问诊,也会科普医疗知识和疾病预防保健常识,解疑答惑,给当地百姓带来健康的福音。这群“白大褂”来自京能集团所属京煤总医院学雷锋服务队。

        服务队成立于1993年,注册队员已经达到150多人,其中医护工作者占80%以上,很多都是各科室的主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29年来,服务队薪火相传,一路坚持一路奉献,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累计服务时长11176.5小时。

        开展义诊    带来优质医疗力量

        作为门头沟区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服务队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优质医疗力量向基层延伸。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学校还是企业,他们开展送医活动200余次,为社区、山区村民建立服务档案4900余份,脚步走遍了整个区。

        服务队的微信群里每个月都会发布义诊的消息。无论多忙,只要消息一出,就会有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十几人的名额几分钟就被“抢光”了。他们中有人好不容易轮休一次,有人值了一宿夜班,刚下班就坐上义诊的大巴车。不仅如此,他们每个人都是全能型选手,以测血压的护士为例,每个都是身经百战,测血压的同时还要做好用药指导,并对患者的担忧和疑虑进行耐心的解答。

        清水镇是服务队重点帮扶地区。镇子位于门头沟西部深山区,下辖32个村。受困于偏远的地理位置,镇里人口仅有1万多人,以老年人居多,高血压、糖尿病、眼疾成为了这里的高发病种。

        每次来清水镇,服务队都会带上很多设备,除了常见的血压计,还有血糖仪、眼底诊断检查设备等,让村民第一时间都能得到专业、规范的治疗。

        每次义诊都是清水镇的大日子,很多老人都会早早地赶来,见一见城里来的“大医生”,当场检查、拿药;一些医生还开展走村入户诊疗服务,上门走访居家患者,诊断患者病情,手把手、面对面教授护理和用药知识。

        “原本以为就是摆张桌子、量量血压就完事了,谁知道来了这么多不同科室的医生,不仅能问诊咨询,还能现场做检查,简直是搬来了一个小医院,真是太方便了!”村民乐呵呵地说。

        多年来,得益于服务队的义诊,很多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对于服务队来说,义诊的意义不止于此。

        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冰是服务队的老人了,在他看来,服务队送医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义诊不是走形式,我们借助义诊为一些就医困难群体提供实打实的医疗帮助的同时,也希望借助医疗知识的普及,能够关键时刻发挥救命的作用。”多年来,闫冰一直致力于心肺复苏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

        无私奉献    冲上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京煤总医院被列为门头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志愿服务队的医护人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迅速组建一支医疗队,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

        当时,尚在哺乳期的赵宏燕主动要求给疑似确诊病例采集标本。作为一名感染科护士,她很清楚,一旦患者确诊,自己也将面临隔离。一边是自己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等待救治的患者,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开始了与疫情的抗争。

        这只是服务队战疫情的缩影。仅2021年,服务队在完成本院任务的同时,还外出支援,完成疫苗接种近17万人次,支援区外核酸采集3万余人次,完成政府疫情防控任务21次。炎炎夏日,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进行流调工作,瞬间全身就被汗水浸透,甚至有队员出现了脱水晕倒的情况;在凌晨刺骨寒风中外出采集核酸,一连工作12小时不停歇……

        学习雷锋、助力群众,无私奉献、“疫”无反顾……成立29年来,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争分夺秒护佑生命的责任与担当,三次获得北京青年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集体,2020年,该团队被认定为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2021年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今年,京能集团京煤总医院学雷锋服务团队被确定为全国学习雷锋示范点,他们将始终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着医者的仁心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