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后的牛口峪湿地公园                                  ■企业/供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燕山石化生产的氢气点燃了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高品质氢源源不断地供给到中国石化服务冬奥加氢站,驱动着数百辆氢能汽车奔驰在冬奥会的各大赛场。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首都碧水蓝天,这是燕山石化履行的郑重承诺。

        油品质量升级    助力绿色冬奥

        2021年11月,燕山石化先于北京市要求提前产出首批符合“京6B”指标的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为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助力“绿色冬奥”发挥积极作用。

        “京6B”油品标准是“京6”标准的升级版。相比“京6”标准,使用“京6B”标准油品后,汽油车颗粒物排放可下降20%至30%,碳氢化合物可下降10%至15%,一氧化碳可下降6%至10%;柴油车颗粒物排放可下降20%,氮氧化物可下降10%,对于汽车尾气污染物减排、改善大气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燕山石化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以汽油吸附脱硫为代表的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开发生产出满足北京地区需求的环保清洁油品,在油品质量升级之路上一路领跑。

        从1997年在国内率先实现汽油无铅化,到全面生产符合欧2、欧3、欧4排放标准的清洁油品,再到2012年和2017年先后生产出油品质量达国际领先水平的京标5、京标6汽柴油,燕山石化引领北京市车用汽柴油的清洁度连上6个台阶。

        25年间,燕山石化实现油品质量升级“七连跳”,为推进中国车用燃料清洁化作出积极贡献,为首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    进军氢能领域

        为践行“绿色办奥”理念,除采用氢气点燃主火炬以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还实现了全球首次大规模氢能汽车示范投入,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数据,本届冬奥会用于赛事保障的氢能源车达到816辆,其中北京赛区85%以上的氢能车用氢由燕山石化提供。

        作为中国石化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官方战略合作项目,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于2019年10月开始建设,2020年1月2日中交,当年3月27日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该装置设计规模为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采用变压吸附(PSA)工艺,利用燕山石化副产氢气产出可以满足燃料电池所用氢气标准,纯度达99.999%。和其他氢气提纯技术相比,变压吸附分离技术不使用化学试剂,不需要升降温操作,能耗低、环境友好,可真正实现绿色清洁生产。2022年1月31日,北京冬奥会前夕,燕山石化顺利通过《低碳氢、清洁氢及可再生氢标准及评价》,成为国内首家取得清洁氢认证的企业。

        与此同时,燕山石化以服务冬奥为契机,切实把握氢能产业发展窗口期,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口,围绕制氢、提纯、储氢、分析化验等方面主动开展工作,加快进军氢能领域,矢志打造科技先导型氢能发展领军企业。

        截至目前,燕山石化已成功为北京及周边地区的13家用户提供燃料电池氢气,并与北京地区需外采氢气的全部8座加氢站均建立起业务合作关系。自2020年12月16日电池氢气首车出厂以来,燕山石化已累计向市场供应燃料电池氢气1432车、344吨,有力保证了北京冬奥会的用氢需求。

        树立底线思维    涵养区域生态

        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碧荷连天,鸟儿嬉戏、鱼儿成群……燕山石化牛口峪湿地公园由过去的工业废水池变身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燕山石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环境保护工作上升到事关企业在北京生存发展的大事来对待,以争第一、扛红旗、创一流的行动落实工业水治理工作。

        2015年,燕山石化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采用国际先进治理工艺完成了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燕山石化河道外排水COD指标从60毫克/升成功降至30毫克/升以下,氨氮从5毫克/升降至1.5毫克/升以下,达到世界最先进的石化污水排放控制水平。

        2017年,燕山石化采用国际流行的“天然处理湿地”设计理念,将达标排放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和景观利用,将牛口峪水库升级改造为牛口峪湿地公园,园内交替错落地建设了不同密度的湿草甸和植有漂浮水生植物的自由水面,黑鹳、大天鹅、翠鸟等14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同域内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十三五”时期,燕山石化外排污水COD平均浓度再次从30毫克/升降到18.24毫克/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