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站始建于1895年,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2018年,丰台站改建工程启动,中铁六局电务公司千余名建设者鏖战1000多个日夜,丰台站跻身北京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成为国内首个“上层高铁场、下层普铁场”的双层车站,百年老站改颜换貌、生机勃发。
迎难而上兑现各节点工期
丰台站地处多条高速铁路的交汇点,改建工程涉及到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南信号站、丰西编组站等周边10余座车站的联动改造,改建范围广、施工任务重、安全风险高、交叉作业频繁,每一次施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电务公司把建设好丰台站作为头号工程,调集精兵强将、增配机械设备、优化施工方案、强化工效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施工优势,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参建项目部做精做足准备工作,落实落细攻坚举措,明确节点任务,规划施工路线图,卡控工序时间,确保各项目标期到必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本就紧张的工期压力倍增。电务公司开展劳动竞赛,带动建设者大干、快干的热情,喊出“再苦再难也要坚决把丰台站改干好”的誓言,以“愈挫愈勇、敢于亮剑”的勇气担当,防疫情、战高温、斗严寒、抗汛情,全力推动安全、质量、进度齐头并进,顺利完成铁路大小封锁施工2400余次,圆满兑现各阶段节点工期。
科技赋能匠心铸就精品
在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电务公司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让丰台站“美貌”与“智慧”并存,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信号系统是指挥行车的大脑和神经,参建项目部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精密组织,科学谋划,确定了“线不交叉”“绕外圈,做弧角”“先短后长”的布线原则,运用BIM技术对机械室进行3D建模,提前规划各种线缆的分布、走向、层次,解决了缆线交叉问题,实现“零碰撞”。
接触网有电力机车运输的“动脉血管”之称,施工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硬弯、硬点,否则就会造成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出现拉弧、火花,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接触网施工负责人介绍:“本次施工采用国际先进的恒张力放线车,将接触网平直度每米误差控制在0.1毫米之内,满足350公里/小时的高铁运营需求。”
为提高作为接触网支撑结构的腕臂装置安装质量和效率,电务公司组建接触网预配车间,实现腕臂、吊弦生产模块化组合、机械化作业、工厂化预配。“以前腕臂都是现场切割,现在通过预配车间生产线就能完成腕臂的切割、预配、检测等各项环节,预配完成后运到现场整体安装,安装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7分钟,大幅节约现场作业时间。”预配车间郭伟介绍。
2021年11月10日,丰台站改建工程丰台站区无人值守配电所一次送电成功。无人值守配电所是丰台站改工程运用“互联网+”的一个缩影。从施工人员进场开始,项目部就将前沿科技引入铁路供电系统,打通一线操作与远程监控监管的数据链条,为施工一线插上“智慧翅膀”。“变压器运行时间过长时,损耗多易老化,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并报警提示。”项目部总工程师孙进说。能源管理系统将综保装置、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三者结合,在后台连接,实现整个丰台站用电负荷的有效分配和能源的科学管理。无人值守的配电所可实现“云监工”,自动定时监测并上报数据至调度台,一旦超过额定温度,系统会自动开合闸解决故障问题,实现了电力设备无人值守、远动控制、智能巡检,优化了设备保护控制,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党建聚力助高质量建设
千日磨一站,砺得梅花香。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建设者的顽强拼搏,更得益于党建工作的聚心合力、坚强保障。项目党支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引导建设者当先锋、打头阵、攻难关、做贡献,高质量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施工一线。电务公司坚持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捐资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应急抢险保障铁路畅通,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尽己所能履行社会责任,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